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18:41

  本文关键词: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塞尔 言语行为理论 逻辑 研究


【摘要】:塞尔(1932-)是当代美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分析哲学家,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早年师从牛津分析哲学家奥斯汀,他反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认为它们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批判、继承、修正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塞尔主张语言交流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不是语词和句子,而是言语行为,创见性地提出了言语交际应遵守的构成规则和在言语交际中起重要作用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言语行为与意义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塞尔将言语行为理论从语言分析的阶段推进到逻辑分析的阶段,继而深入地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开始回归到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建立了一套独特、完整、系统的言语行为理论。 塞尔言语行为理论涉及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各方面的内容,从逻辑的角度研究言语行为理论,标志着已经从语言学的研究发展为逻辑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7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勤勤;;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孟娜佳;;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哲学基础——言语行为理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倩倩;;活着就是希望——试用言语行为理论解读影片《活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4 张杰;;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哲学意义[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5 马静;;电视广告中言语行为理论的遵循与违背[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彭建;;SA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7 李菁;;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文广告语中的双关[J];考试周刊;2011年40期

8 高歌;;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何海英;;简析一种言语行为:“饭吃了吗?”[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10 茹英;;中美文化背景下的拒绝言语行为——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言语行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黄清贵;;论Gone with the Wind一书中Rhett Butler形象的塑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钟星;;英语陈述句中语调的语义功能三分法——利用J·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语义功能进行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关兴丽;;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6 徐洁;;言语行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王淑娥;;论语气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晓萍;;简评塞尔的句子意义分析[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10 费定舟;;基于分枝时间框架的通信系统的BDI模型[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方;在语用逻辑里收获思想[N];光明日报;2002年

2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美珍;法庭调解语言研究的意义及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本版编辑 [丹麦]彼得·坎普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吴晓江 编译;点燃世界哲学的“奥林匹克”圣火[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是否失去发展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陈波;人工智能 当代逻辑发展的动力[N];光明日报;2000年

6 何成洲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演性”越界:语言、性别与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理论旅行:对话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周玉宁 刘蓓(翻译);“我对文学的未来是有安全感的”[N];文艺报;2004年

9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10 蔡曙山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张清;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风光;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傅利;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问答话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京娟;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荟;言语交际的枢纽[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刘清泉;对《白象似的群山》的言语行为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丁安英;走进读题时代[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寒冬;引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芳;对汉语心理咨询节目中“建议”言语行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倩;请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曾薇;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崔文明;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请求施惠行为[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忠兰;汉语暗示言语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1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301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