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社会交换理论逻辑图_《燕山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2 19:49

  本文关键词:《经下》逻辑理论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燕山大学》 2008年

《经下》逻辑理论考察

赵岩  

【摘要】: 《墨经》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系统逻辑科学理论的著作,以极其浓缩、精练的文字,述说古代科学和逻辑学的内容,学术价值极高。《墨经》讲究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经下》、《经说下》的表达结构就是“以说出故”形式的运用。它一般是在《经下》先列出一个科学命题、定律,然后以“说在……”的形式,简明地标出命题之所以成立的理由,在《经说下》进一步展开。《经下》以“说在”字样给出具有一般道理,同类或类的事例,分别与论题构成演绎、归纳或类比论证方式。对《经下》内容的解读,可使对墨家逻辑的认识更加深入。 首先,《经下》中共有45条“说在”表述的是逻辑学的内容。 其次,《经下》中包含的逻辑内容有:推理规则,集合与元素,名、实之说,逻辑规律,模态命题。这些逻辑内容的存在,丰富了墨家逻辑,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 再次,《经下》中有34条“说在”的论说形式是省略了大前提的三段论。8条“说在”,后面的例子是对前面论点的举例说明。 最后,《经下》中存在着墨家逻辑丰富的推理形式。其中包括:止、假、擢、等词、效这五种推理形式。 《经下》中存在的这些逻辑理论,对墨家逻辑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下》中逻辑理论的考察也证明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丰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1-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4
  • 第1章 《经下》中逻辑学的条目14-19
  • 1.1 《经下》中关于逻辑学内容的45 条“说在”14-15
  • 1.2 对另外五条“说在”的分析15-18
  • 1.2.1 第139 条15-16
  • 1.2.2 第144 条16
  • 1.2.3 第145 条16-17
  • 1.2.4 第149 条17
  • 1.2.5 第152 条17-18
  • 1.3 本章小结18-19
  • 第2章 《经下》的论说内容19-32
  • 2.1 论推理规则19-21
  • 2.1.1 〔经101〕止,类以行之,说在同19
  • 2.1.2 〔经107〕异类不比,说在量19
  • 2.1.3 〔经167〕狂举不可以知异,说在有不可19-21
  • 2.2 论集合与元素21-23
  • 2.2.1 〔经113〕区物一体也,说在俱一、惟是21-22
  • 2.2.2 〔经160〕“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建、住22
  • 2.2.3 〔经168〕牛马之非牛,与可未可,说在兼22
  • 2.2.4 〔经169〕彼此彼此与彼此同,说在异22-23
  • 2.3 论名、实之说23-24
  • 2.3.1 〔经134〕或过名也,说在实23-24
  • 2.3.2 〔经141〕知狗而自谓不知犬,过也,说在重。〔经155〕狗,犬也。而“杀狗非杀犬也”不可,说在重24
  • 2.3.3 〔经149〕知其所不知,说在以名、取24
  • 2.3.4 〔经173〕“惟吾谓”,非[私]名也则不可,说在反24
  • 2.4 论逻辑规律24-29
  • 2.4.1 对矛盾律的运用25-27
  • 2.4.2 排中律27-28
  • 2.4.3 同一律28-29
  • 2.5 论模态命题29-31
  • 2.5.1 四种模态命题29-30
  • 2.5.2 四种模态命题的关系30-31
  • 2.6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经下》的论说形式32-38
  • 3.1 省略了大前提的三段论32-35
  • 3.1.1 〔经141〕知狗而自谓不知犬,过也,,说在重33-34
  • 3.1.2 〔经170〕唱和同患,说在功34-35
  • 3.1.3 〔经136〕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35
  • 3.2 “说在”之后内容是对之前内容的举例说明35-36
  • 3.2.1 〔经110〕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35-36
  • 3.2.2 〔经177〕仁义之为内外也,悖,说在牾颜36
  • 3.3 无法归类的3 条36
  • 3.4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经下》对推理形式的阐述38-47
  • 4.1 止38-40
  • 4.2 假40-41
  • 4.3 擢41-43
  • 4.4 等词推理43-45
  • 4.5 效或法45-46
  • 4.6 本章小结46-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2-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邦凡,张晓光;“名辩逻辑”何以言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李忠初;修辞与逻辑的关系刍议[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S2期

    3 刘邦凡;张晓光;;“明辩逻辑”何以言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徐东海;;逻辑的形式化与形式的系统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5 赖成伟;;浅论负判断的逻辑内容及其表达式[J];惠州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龚启荣;彪炳古今的韩非定律[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王克喜;;汉语中的反向表达[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苏越;;文学艺术中的逻辑思维——谈故事创作和欣赏中的逻辑应用[J];新闻与写作;1989年11期

    9 张燕京;观念、方法与应用的有机统一——读王路的《逻辑基础》[J];哲学研究;2005年01期

    10 胡正宏;;连词before的用法[J];初中生辅导;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康;;词项检视法简介[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2 马铁军;;周易式逻辑图解[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3 陈慕泽;;不可能知道的真理——从一个“认知悖论”谈起[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刘邦凡;;研究中国传统数学中逻辑思想与方法的必要性[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5 刘培育;;名辩与逻辑、因明的比较研究——百年回顾与思考[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苑玉成;;师专中文专业逻辑教学改革研究[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7 郭芙蓉;;传统逻辑教学中的旁征博引[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8 张宇;;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9 段跃庆;;逻辑思维与先秦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龚启荣;;从充分条件看尽举选言命题的性质及其推理[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刘学习;[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苏杭 李婉平;[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苏杭;[N];检察日报;2001年

    4 吴志刚;[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郑金雄;[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爱民;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达哇;藏传因明思维逻辑形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金鑫;基于本体的领域信息交互语义化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岩;《经下》逻辑理论考察[D];燕山大学;2008年

    2 郑丽娟;中学数学逻辑知识教学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锡滨;中学数学逻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苏州大学;2008年

    4 陈家端;试析高中数学课程中逻辑内容的选择与编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王金红;试论藏传因明的应成论式[D];燕山大学;2008年

    6 刘国庆;微波信号时域分析和测量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袁琳;语言文化学视角“始”与“终”观念的俄汉语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经下》逻辑理论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38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