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哥德尔定理与人工智能_《清华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6 21:23

  本文关键词:哥德尔定理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清华大学》 2005年

哥德尔定理的意义

唐芳芳  

【摘要】:哥德尔定理对20世纪有深刻的影响,但目前国内有的人对哥德尔定理本身及其涉及的逻辑、形式化方法等存在误解,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误解进行纠正,澄清定理涉及的重要概念,力求正确理解哥德尔定理的意义。 本文首先讨论哥德尔定理中的两种“完全性”的区别:第一,完全性定理中讨论的“完全性”是逻辑的性质,因为它不依赖于特定的模型或前提集的特性,而是研究逻辑对推理的语法刻画和语义刻画之间的关系。第二,不完全性定理的“完全性”是理论的性质,因为它依赖于特定的理论的前提集和模型的特性。完全性定理表明一阶谓词逻辑的语法后承和语义后承是重合的,它标志着一阶逻辑的成熟。不完全性定理表明任何足够丰富的形式系统都是不完全的理论,而有机械的证明验证是对形式系统的基本要求。 接着,本文分析哥德尔定理的意义。本文纠正了一些误解,指出:哥德尔语句不是悖论;哥德尔定理并不否认数学是和谐的,没有直接表明人心胜于机器,没有完全推翻希尔伯特纲领,没有动摇逻辑基础,所揭示的不是逻辑的局限性,而是形式系统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哥德尔定理的结论揭示了形式化方法的局限性,而其证明技巧发展了形式化方法:不完全性定理的根本点在于证明了数学的足够强的子系统是不完全的,而不在于数学是不可完全的;完全性定理隐含的结论揭示了一阶语言的局限性;第二不完全性定理显示了形式化方法强大的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本文指出形式化方法在数学、逻辑、哲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反对否定形式化方法的态度。本文认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第一次揭示了“真”和“可证”的区别。真和可证的区别有两层意思:一是真和可证的命题集不是重合的,二是在形式算术中真不能作谓词而可证可以作谓词。哥德尔对真和可证的区别的发现比塔斯基要早。 最后,本文论述了哥德尔定理产生的深远影响,指出哥德尔定理不仅促进了现代逻辑的发展,还影响了哲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学科,以纠正“哥德尔定理影响很小,意义不值一提”的错误看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1-06
【目录】:

  • 第1章 引言6-11
  • 1.1 问题的提出6-7
  • 1.2 背景和意义7-8
  • 1.3 主要内容8-11
  • 第2章 哥德尔定理与完全性11-22
  • 2.1 哥德尔完全性定理11-12
  • 2.2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12-13
  • 2.3 两种“完全性”的区别13-16
  • 2.4 理解逻辑的完全性16-18
  • 2.5 理解算术的不完全性18-20
  • 2.6 模型与完全性20-22
  • 2.7 本章小结22
  • 第3章 哥德尔定理的意义22-37
  • 3.1 本章引论22-23
  • 3.2 对几种错误观点的反驳23-29
  • 3.2.1 “哥德尔语句是悖论”?23-24
  • 3.2.2 “哥德尔定理证明存在我们无法证明的数学真命题”?24-25
  • 3.2.3 “哥德尔定理表明数学是不和谐的”?25-26
  • 3.2.4 “哥德尔定理表明人心胜于机器”?26-27
  • 3.2.5 “哥德尔定理动摇了逻辑基础”?27
  • 3.2.6 “哥德尔定理完全推翻了希尔伯特纲领”?27-29
  • 3.3 哥德尔定理揭示了形式化方法的能力29-35
  • 3.3.1 形式化方法的特征29-31
  • 3.3.2 哥德尔定理揭示了形式化方法的局限性31-32
  • 3.3.3 哥德尔定理发展了形式化方法32-33
  • 3.3.4 形式化方法的应用33-35
  • 3.4 哥德尔定理第一次区分了真和可证35-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哥德尔定理的影响37-41
  • 4.1 哥德尔定理促进现代逻辑的发展37-39
  • 4.1.1 完全性定理的影响37-38
  • 4.1.2 不完全性定理的影响38-39
  • 4.2 哥德尔定理对哲学的影响39-40
  • 4.3 哥德尔定理对计算机科学的影响40
  • 4.4 哥德尔定理对物理学的影响40
  • 4.5 本章小结40-41
  • 第5章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
  • 声明46-47
  • 附录A47-4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宇;;A命题的系统[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2 费定舟;心灵与机器的界线[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9期

    3 陈慕泽;“运动着的物体每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的一个形式证明[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杜珊;;评三值逻辑SLO[J];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04期

    5 姚从军;;逻辑学教育技术现代化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霍书全;;一个多值逻辑的一阶谓词系统[J];逻辑学研究;2009年01期

    7 张保垒;;经典逻辑的表列方法[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8 唐芳芳;;基于破坏性表列的模态公理系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孙成武;介绍I.M.柯丕《逻辑学导论》专门讲述“符号逻辑”的三章(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10 孤鹤;;哥德尔的一阶逻辑完全性证明的原始版本(英文)[J];逻辑学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小东;徐扬;;基于Lukasiewicz蕴涵代数的模糊命题逻辑的语法理论[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党继胜;汪学明;;制约逻辑与BAN逻辑结合的研究[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美云;;一般群体知识的多主体认知逻辑[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4 张清宇;刘新文;;文恩图解的理论[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5 李小五;;协调性质与无穷逻辑几个公理化系统的完全性[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李小五;;无穷逻辑简史[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7 李小五;;条件句逻辑新探[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8 张清宇;;古典命题逻辑的证伪系统[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李小五;;加标动态逻辑及其若干应用[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10 张锦文;;推理与计算[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根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2 石军;[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王锦生;[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风马;[N];文学报;2006年

    5 ;[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尼克;[N];东方早报;2011年

    7 薛劲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余东岳;[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9 陆伟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海崖;[N];宁波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兵;初等代数证明题答案的自动检测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芳芳;哥德尔定理的意义[D];清华大学;2005年

    2 刘红;高中代数证明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慧;高中生对数学证明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一男;经典命题演算的能行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5 曾书娥;关于日本外国劳动者政策的考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韩景梅;技术遗传特性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帆;基于UML的形式化规范说明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陈媛;合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基于口语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武瑾;关于有限群上的整群环ZG的相对K_1群[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陈珊;核证逻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哥德尔定理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4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