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论回溯推理在假说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3-02 18:13

  本文选题:回溯推理 切入点:假说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假说形成过程中 ,人们往往要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去寻找、推测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 ,在这样的过程中 ,人们一定会使用回溯推理。假说形成的逻辑特征决定了回溯推理的作用。假说形成的要素和阶段决定了回溯推理的作用。回溯推理的原子命题与假说的要素有相同之处 ,因此在假说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中 ,回溯推理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突出。假说和回溯推理这两种方法在逻辑上有相似之处 ,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hypothesis formation, people often have to look for the existing facts and speculate on the cause of this fact, in such a process, People must use retrospective reasoning.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pothesis formation determine the role of backtracking reasoning. The elements and stages of hypothesis formation determine the role of backtracking reasoning. The atomic propositions of backtracking reasoning are similar to the elements of hypothesis. Therefore,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hypothesis, the function of backtracking reasoning is very obvious and prominent. The two methods of hypothesis and backtracking reasoning have similarities in logic, but there are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分类号】:B8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江;论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存诚;;回溯推理的适用问题及发展方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 吕存诚;;回溯推理的适用问题及反思[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张世萍,廖怀高;略论回溯推理[J];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4 倪荫林;;回溯推理的一般模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兼与张学立先生商榷[J];晋阳学刊;2006年01期

5 张学立;葛宇宁;;回溯推理探赜——兼复倪荫林教授[J];晋阳学刊;2009年03期

6 陈江;论回溯推理的命题形式[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陈江;论回溯推理的模态形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倪荫林;回溯推理的正确形式及其意义[J];武警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倪荫林;回溯推理的一般模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兼与张学立先生商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张学立;葛宁宁;戚金霞;;刑事侦查中的回溯推理探微——兼与倪荫林先生商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江;;论回溯推理的几种具体类型[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梦荻;侦查假说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维芳;宗守云;;多义助动词“堪”的语义联系及其历时依据[J];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新廷;;关于古代中国朝代更迭的若干理论假说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姚双云;姚小鹏;;确认性评注副词的衔接功能[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4 王琴芳;黄小辉;;情态动词用法小结[J];高中生;2011年15期

5 葛爽;;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的用法[J];青苹果;2005年07期

6 党纯才;;利用语境线索推测英语词义[J];发展;2011年08期

7 吴元培;;从高考题谈“should”的用法[J];青苹果;2009年01期

8 ;医学英语单词例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7期

9 包华;;儿童自控力缺陷的精神分析学解释[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10 江丹;;“情态动词+have done”之“情感差异”[J];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海燕;;从侦查实践中再认回溯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何小芹;;回溯推理是一种独立的推理形式吗[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汪海燕;;从侦查实践中再认回溯推理[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杜雄柏;朱银花;;回溯推理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陈江;;论回溯推理的几种具体类型[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学立;;回溯推理的独立性辩护[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7 ;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陈昆松;张上隆;李方;;柑桔果实枯水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9 王军;;环境管制、企业创新与国际竞争力[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陈科力;常明向;;加味茵陈蒿汤抗致命性内毒素血症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概况[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立彪;“安全假说”理论很有用[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2 孟宪军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提出生物进化动力新假说[N];科技日报;2011年

3 胡连生;“倒U”假说的反证[N];人民日报;2011年

4 孙国根;科学家提出酪氨酸丢失新假说[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许琦敏 通讯员 谢懿;“生命是天外来客”假说有了直接证据[N];文汇报;2011年

6 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 NANCY FOLBRE 编译 严珂;肥猫假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林左鸣;探索、求是和容介态理论[N];科技日报;2010年

8 陈宝山;从美元防伪反假说起[N];金融时报;2004年

9 赵世民;“乐商”假说[N];音乐周报;2004年

10 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 梁国勇;过度货币化假说[N];经济参考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天富;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1994年

2 张思超;脑肠相通病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04年

4 刘宝宏;管理理论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陈贵海;阴虚与动态衰老假说[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陈小凡;人民币——港币一体化:纳入内生性约束的货币区动态决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陈宏;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8 楼润平;信息系统运作决策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9 吴绪亮;纵向市场结构与买方抗衡势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李芳芳;结果、过程与评估视角下的消费者后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新妮;论输入、交流假说在我国小说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敏;分拆上市经济动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周兵;高中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假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照;非股权安排条件下的治理效用资产假说[D];苏州大学;2005年

5 刘昆;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刘曼;侦查假设与归纳接受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杜彩云;侦查假说几个问题的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叶菲;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杜英春;面孔识别特异性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雄;衰老与长寿的理论研究概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7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57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