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百年“怪论”的有效消解

发布时间:2018-03-10 02:29

  本文选题:命题逻辑 切入点:实质蕴涵“怪论”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逻辑的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是困扰逻辑学发展的一个难题。对此问题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实质蕴涵不够完善,试图构造其他蕴涵来取代实质蕴涵;另一种是持否认的态度,认为不存在实质蕴涵“怪论”问题。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逻辑“怪论“是由于对逻辑进行了系统化形式化引起的,要消除“怪论”必须对形式化的逻辑系统有正确的认识。命题逻辑系统与普遍适用的逻辑规则不同,它的直接模型是布尔代数,因此产生实质蕴涵“怪论”的原因是其赋值不能满足成为布尔代数的条件。但在自然语言中很难找到成为布尔代数的模型,因此,要消除逻辑“怪论”还必须寻找其他方法。
[Abstract]:The problem of "strange theory" in the essence of modern logic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puzzles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 There are two kinds of attitudes to this problem: one is to hold a critical attitude, to think that the substantial implication is not perfect enough, to try to construct other implication to replace the substantive implication; The other is the attitude of denying that there is no substantive implication of "strange theory". Neither of these views has solved this problem very well. The logic "strange theory" is caused by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formalization of logic.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strange theory", we must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l logic system. The propositional logic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logic rules, and its direct model is Boolean algebra. Therefore, the reason for the substantial implication of "strange theory" is that its assignment cannot satisfy the conditions of Boolean algebra, bu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model of Boolean algebra in natural langua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ther ways to eliminate logic "strange theor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敏;论亚相容逻辑中的“矛盾”——达科斯塔的亚相容逻辑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黎洪;肯定·否定的句值及其偏移现象[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李志昌;论递归方法的实质和普遍意义[J];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4 朱如曾;非相对论热力学中玻意耳定律与焦耳定律的相互独立性[J];大学物理;2005年03期

5 周宁;结构稳定性:形式思维的边界[J];大自然探索;1995年04期

6 张本祥;颜泽贤;;复杂性科学视野中的还原论问题[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年03期

7 冯嘉礼,詹明,叶中行;感知和判断中的基准变换及其性质坐标分析法[J];广西科学;1994年04期

8 向容宪;符号学与语言学和逻辑学[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冯棉;“可能世界”概念的基本涵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10 冯棉;条件句与相干逻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嘉礼;核电站严重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及其计算机实现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梁芳;计算机引起的数学哲学反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陈树伟;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一阶逻辑L_(vfl)中的不确定性推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7 张本祥;不可计算复杂性的机理与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尔清;基于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文法的句法和语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2 任芳;互为伴随的三角模与蕴涵算子及蕴涵算子的逼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三民;模糊逻辑形式系统的若干完备性定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骏;一类n值命题逻辑中命题的真度理论及近似推理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韩波;不完全信息数据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6 徐晓林;基于属性坐标评估与决策法的企业生产力指标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7 江金彦;企业的成长:理论与解释[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8 常瑶芝;L~*谓词逻辑与R_0代数性质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兰蓉;t-模与蕴涵算子的同构及广义重言式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美云;辛提卡IF一阶逻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棉;;一类命题逻辑的一般弱框架择类语义[J];逻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刘新文;;皮尔士存在图的形式推演系统[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樊明亚,朱小阳;师专逻辑教材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1999年06期

4 程仲棠;;关于“蕴涵怪论”及其反例[J];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5 隋云云;;逻辑系统L_4~2中公式的相似度[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清宇;;古典命题逻辑的证伪系统[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刘社军;;命题逻辑之判定层次及其判定方法[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3 夏梦;;逻辑真理的特点[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娜;;我讲《数理逻辑》课程的方法[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刘壮虎;;相干逻辑的邻域语义学[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6 熊明;;古典命题演算的直觉主义语义分析[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7 张家锋;徐扬;;格值命题逻辑LP(X)中的语义归结方法[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壮虎;;逻辑系统中的蕴涵[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赵总宽;;辩证模态命题逻辑系统DMT与实然世界语义学[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10 吴坚;;走出逻辑的雾区[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胡泽洪;哲学逻辑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2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3 沈跃春;繁荣和发展逻辑科学[N];安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进;基于时间和行动规划的知识—意图逻辑[D];西南大学;2008年

2 田忠锋;形式逻辑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3 惠小静;计量逻辑学及其随机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丽娜;模糊推理方法及知识推理的计量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庆平;逻辑度量空间中的仿射变换和几类特殊公式的性态研究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继华;科学探究推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胡明娣;逻辑度量空间的内蕴结构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彩红;命题逻辑中广义MP问题的合理解及新型反向三I算法[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邓富喜;n值S-MTL命题逻辑系统中的近似推理理论及三I算法的还原性[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姚从军;古典命题逻辑与模态命题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4 孟艳平;扰动模糊命题逻辑系统的语义[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晓冰;区间值模糊命题逻辑的广义拟重言式及其真度[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永安;二值命题逻辑公式在等价意义下的一般表示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保翠;命题逻辑中公式的Γ蕴涵真度及相对Γ-重言度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香妮;命题逻辑系统中理论的真度概念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菲菲;多值命题逻辑中若干逻辑理论的拓扑刻画[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晟;命题逻辑公理系统内定理证明的技巧和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1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91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