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冯友兰的类逻辑观
本文选题:冯友兰 切入点:类 出处:《中州学刊》199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冯友兰基于逻辑学的类概念所提出的类逻辑观,即类层次论和类属性论,其中不乏独到之处可供逻辑学借鉴。为此,本文运用辩证唯物的逻辑观点,较深入地评述了冯友兰在归类根据,类和分子,实类和空类,别类、共类和大共类,“属性”界定,主要性质和不主要性质,正性、辅性和无干性,,义理的性、气质的性和气质或气禀等方面的认识,想必对于深入研究冯友兰的逻辑和哲学思想有所裨益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cept of class logic put forward by Feng Youla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ogic, that is, the theory of class hierarchy and the theory of class attribute,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logic. Therefor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logic viewpoint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n this paper, Feng Youlan's classification basis, class and molecule, real class and empty category, other class, common class and large common category, the definition of "attribute", the main and non-main properties, positivity, subsidiarity and non-relevance, and the nature of justice are reviewed in dep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emperament and temperament or temperament must be beneficial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Feng Youlan's logic and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政治系
【分类号】:B812,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罗建军;司马迁对老庄思想的承继与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魏博辉;社会转型时期的哲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田丽;浅析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会通——以冯友兰为个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4 李可亭,李可东;论梁漱溟与传统思想现代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朱富强;合作的伦理:文明本质内涵的经济学分析[J];探求;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郝锦花;新旧之间[D];山西大学;2004年
2 朱富强;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3 童中平;随处体认天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松茜;对个人行使公共权力的法律制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赖成彬;洪谦与中国哲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建锋;礼之“文”化[D];郑州大学;2005年
4 贺宝梅;论网络版权的利益冲突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周山东;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与构建和谐家庭[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6 何柳;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与禅宗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卢芸蓉;类比推理及其在论证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介;《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即将出版[J];哲学研究;1980年10期
2 刘禾;从语言的运用上看《列子》是伪书的补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陈克明;“普遍性形式”应当怎样理解?[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童迅;;《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创刊[J];哲学动态;1980年11期
5 蔡尚思;论公孙龙的违反辩证法——与冯友兰先生论“白马非马”[J];哲学研究;1981年07期
6 陈荣捷;石川梅次郎;华国学;;欧美的阳明学[J];日本学论坛;1981年03期
7 潘家森;;全国首次宋明理学讨论会纪要[J];哲学动态;1981年12期
8 许涤新;;南国老树——怀杜国庠同志[J];学术研究;1981年01期
9 赵纪彬;谈谈孔子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10 鸿洲;;关于什么是哲学的讨论综述[J];哲学动态;198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全智;;二十世纪《墨经》逻辑研究概观[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2 周柏乔;;思辩法则的误用问题与《大取》、《小取》的解决方法[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蔡仲德;;关于冯友兰的思想转变[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4 谷方;;冯友兰的历史观与中国哲学史研究[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5 黄慧英;;冯友兰《人生哲学》中“欲”与“好”的问题[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6 王鉴平;;冯友兰哲学史方法评析[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金诚;;对参考文献·学术论文·学术期刊的考察[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8 ;题词[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9 倪鼎夫;;金岳霖教授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10 刘培育;王铁军;曲小月;刘刚;;金岳霖著述目录[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N];光明日报;2000年
2 ;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0年
3 甑难;冯友兰学术研究会成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张华平;莫以文凭论英雄[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5 叶草;从杯水微澜看编审病[N];北京日报;2001年
6 孙郁;感性化的奇特历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张怡恬;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1年
8 蒙培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冯友兰的哲学之思[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戴子钦;冯友兰与梁漱溟[N];北京日报;2002年
10 洪修平 白欲晓;在借鉴中深化对中国哲学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贡华南;知识与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王建疆;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D];复旦大学;2004年
5 毛文凤;近代儒家终极关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魏泳涛;面向对象的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D];四川大学;2000年
7 祝薇;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南开大学;1994年
9 高利民;有无“之间”[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小亮;论宇文所安的唐代诗歌史与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淑敏;冯友兰文化类型说述评[D];河北大学;2000年
2 马亚男;论冯友兰的人伦学说[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王宝峰;《西铭》与天地境界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4 林孝f
本文编号:1611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1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