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叙述:普遍元意识的几个关键问题
本文选题:广义叙述 切入点:元叙述 出处:《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元叙述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与表意程式化对抗的一个主要途径。元叙述一词,已经在当代文化研究和叙述学中广泛应用,但是意义歧出,难以厘清。仔细检查各种体裁的元叙述,可以看到元叙述化有五个方式:露迹式、多叙述合一式、多层联动式、寄生式、全媒体承接式。所有这些元叙述化方式的共同点,是"犯框",是破坏叙述世界的区隔边界。元叙述的目的,是破坏结构叙述的"逼真性",暴露其人为的构筑过程,从而使意义从文本束缚中解脱出来。
[Abstract]:Meta-narration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thinking mode and a main way of antagonizing ideographic stylization. The word Meta-narrativ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ntemporary cultural research and narratology, but the meaning is different. It is difficult to clarify.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meta-narration of various genres shows that there are five ways of meta-narration: revealing, multi-narration, multi-level linkage, parasitic, all-media acceptance. All these meta-narration methods share common ground. The purpose of meta-narration is to destroy the "lifelike" of structural narration, to expose its artificial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to free meaning from the bondage of the tex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分类号】:B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支宇;历史还原·元叙述·文体混杂──邓贤长篇纪实文学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王丽亚;;“元小说”与“元叙述”之差异及其对阐释的影响[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菲;;中国传统休闲价值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肖帅;;《神话》:亦幻亦真的时空穿越之旅[J];电视研究;2010年06期
3 姚华;;“后现代小说”视野中的《黄书包》——论作品中的“元小说”因素[J];飞天;2009年16期
4 邱环;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5 庆振轩;;元代杂剧中“说参请”的源流与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李直飞;;历史的记忆与悲壮的叙述——论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吴桂金;邢雪晶;;格林《恋情的终结》叙事的元小说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刘建明;;论中国古代多元思想整合的现实风貌——以古代士人对庄子养生论的诠释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陈卫星;;《坛经》“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释疑[J];江淮论坛;2009年01期
10 张勇;;柳宗元的佛教律学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拜根兴;侯振兵;;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汤铭钧;陈那、法称因明的推理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4 陈晓聪;中国古代佛教法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7 梁银林;苏轼与佛学[D];四川大学;2005年
8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10 王新水;《维摩诘经》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谷怡然;论曹松的思想及诗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梦;契嵩“孝亲观”思想探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后德;唐太宗与佛教[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红岩;《圆觉经》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刘翠玲;中国古典美学“本色”范畴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7 郑舒翔;闽南海洋社会与民间信仰[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向悦;立象尽意,寓意于花[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陈佳佳;寒山诗歌研究三题[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刘晨;贞元、大和年间政治对文人关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中文;面向新世纪的文学理论[J];学习与探索;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1643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4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