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词可替换性原则和模态语境——奎因和卡尔纳普之间的分歧
本文选题:模态逻辑 切入点:非外延语境 出处:《哲学研究》2006年04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В.А.鲍恰罗夫 ,Е.К.沃伊什维洛 ,А.Г.德拉加林 ,В.А.斯米尔诺夫 ,丛周;苏联逻辑学发展的一些情况[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2 周昌忠;现代形式逻辑的新发展[J];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3 马希文;有关“知道”的逻辑问题的形式化[J];哲学研究;1981年05期
4 泽田允茂 ,孙中原;哲学和逻辑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7期
5 ;书讯[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7期
6 诸葛殷同;关于逻辑知识的两点意见[J];哲学研究;1982年06期
7 王凤琴;《模态逻辑》简介[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9期
8 于惠棠;历史考证要注意逻辑性[J];思维与智慧;1982年06期
9 K.J.欣迪卡;倪鼎夫;;逻辑哲学[J];世界哲学;1982年06期
10 冯玉琳;;程序逻辑概要[J];计算机科学;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国勋;闫家杰;;Fuzzy模态公式的归约[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2 李文江;陈图云;;基于模糊测度的模态逻辑[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3 孙希文;;模态逻辑模型的嵌入定理[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潘天群;;建立在“笛卡尔公理”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楚白;;有穷深度的模态逻辑[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6 高思存;;一个刻画n叉有限树的模态系统及其应用[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慕泽;多主体系统中的互知[N];光明日报;2000年
2 陈岸瑛;文字和数字创造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顾红芳;常识推理中非单调逻辑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2 李文江;基于格蕴涵代数的广义格值模态逻辑及其归结自动推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马亮;论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于江涛;多智能体模型、学习和协作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5 吴瑕;基于扩展规则的定理证明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7 史t,
本文编号:1664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6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