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逻辑学——认知逻辑的对象、方法、体系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26 04:37

  本文选题:认知科学 切入点:认知语言学 出处:《江海学刊》2004年06期


【摘要】:认知科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 ,以涉身心智为研究对象 ,它对理性主义的逻辑学乃至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的理性主义思想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建立认知逻辑的体系来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逻辑的体系包括哲学逻辑、语言逻辑、心理逻辑、文化与进化的逻辑、人工智能的逻辑、脑与神经系统的逻辑。认知逻辑体现了回归自然语言并基于经验、非形式化和非演绎、反映认知的规律三大特征。认知逻辑放弃作为思维立法者的企图 ,在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关心人 ,关心语言的使用者。认知逻辑将语言、逻辑与认知整合成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体系 ,并与整个认知科学相关联 ,从语言、心理、脑与神经、文化与进化等多方面介入对人的生理、心理、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因此 ,认知逻辑是一种在新世纪展现认知科学特征的新的逻辑理论。
[Abstract]:Cognitive science i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of experience. It challenges the rationalism logic and the whole western rationalism thought since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gnitive logic system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cognitive science. Including philosophical logic, Language logic, psychological logic, cultural and evolutionary log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ogic,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logic. Cognitive logic gives up as a thought legislator and cares more about people and language users in language found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Logic and cognition are integrated into a human-centered syste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whole cognitive science. They are involved in the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of human being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guage, psychology, brain and nerve, culture and evolution, etc. Therefore, cognitive logic is a new logic theory tha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the new centur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美云;;从动态认知逻辑的角度看偏好——刘奋荣《动态偏好逻辑》评介[J];逻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逻辑全能问题与动态认知逻辑[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2 熊立文;;用认知逻辑刻画简单枚举法[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3 刘奋荣;;非单调性问题与自认知逻辑[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4 陈晓华;;逻辑全能问题研究述评[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冯荷飞;曹子宁;;交错时序认知逻辑在安全协议中的应用[A];逻辑学及其应用研究——第四届全国逻辑系统、智能科学与信息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唐晓嘉;陈树文;;认知逻辑的几个语义问题分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奋荣;;缺省逻辑如何研究非单调推理?[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8 蔡曙山;;学科交叉与现代逻辑的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郭佳宏;;信息交流背景下的逻辑与理性——从LORI国际研讨会看逻辑学研究发展趋势[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李瑞峰;;知道逻辑初探[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波;人工智能 当代逻辑发展的动力[N];光明日报;2000年

2 陈慕泽;多主体系统中的互知[N];光明日报;2000年

3 华东师范大学 冯棉;逻辑科学,,将充满活力[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进;基于时间和行动规划的知识—意图逻辑[D];西南大学;2008年

2 刘奋荣;非单调推理的逻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张君;知道逻辑中的知识可传递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冯彦波;合并逻辑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佳宏;理想自省主体的信念修正[D];中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轶;认知逻辑的动态化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刘珂;动态认知逻辑发展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3 贾改琴;知道谓词逻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萧瑶;信念修正逻辑初探[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丽;时态公开宣告逻辑初探[D];西南大学;2009年

6 蒋军利;公开更新逻辑[D];西南大学;2007年

7 张亮;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及其认知意义[D];山西大学;2010年

8 郭美云;辛提卡IF一阶逻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熊作军;带有事务管理的动态偏好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6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6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