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归纳推理贝叶斯模型的检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归纳推理贝叶斯模型的检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0年
对归纳推理贝叶斯模型的检验研究
尹静
【摘要】: 归纳推理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来推测未知的信息,它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活动,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推理,人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根据已知推测未知、根据部分推测总体及根据现在来推测未来。研究人员将归纳推理分为四类:特征外延归纳推理、特征内涵归纳推理、关系外延归纳推理和关系内涵归纳推理。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归纳推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征外延归纳推理上,其中,对归纳推理的现象和其解释的研究最多,主要的归纳推理现象有前提相似性效应、前提典型性效应、前提多样性效应、前提—结论类别的非对称性现象、单调性和非单调性效应、属性效应等等;其主要的理论解释有相似性解释、知识解释、相似性和知识整合的解释这三类,其中,相似性解释认为前提类别和结论类别的相似性影响和限制了人们的归纳推理,并且,归纳强度随这种相似性的增强而增强,该解释主要包括相似性覆盖模型(Osherson等人提出)、基于特征的归纳推理模型(Sloman提出)和Heit提出的贝叶斯模型(Bayesian Model,计算模型,1998),知识解释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系知识在归纳推理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它能够很好地解释基于事物联系知识的现象,该解释包括以类别为基础的归纳推理模型和因果解释,其中,以类别为基础的归纳推理模型包括假设—评价模型(Mcdonald等提出)和相关理论模型(Medin等提出),相似性和知识整合的解释包括关联相似性模型(王墨耘提出)(2006)和结构统计模型(Charles Kemp提出)。 贝叶斯模型是一种计算模型,而不是描述模型,所以,也有人将其单独归为概率解释。该模型是由Heit提出的,他认为,如果被预测的特征是X,那么被试在评价归纳强度时,需要估计不同类别在不同情景下具有特征X的可能性,而且在进行归纳推理之前,人们就存在关于该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个主观估计(先验概率),根据已知特征在总特征中的分布情况而得出的相对于新特征的可能性估计,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已知特征在总特征中的分布情况来得出相对于新特征的先验概率,然后根据已知情况,运用贝叶斯公式来修正其先验概率,从而计算并预测出新特征出现的概率。因此,该模型与背景知识联系的更加密切。这个模型也预测了许多心理现象。 人们以前对这些理论的比较研究很多,比如Heit于2007年在《Models of Inductive Reasoning》一文中对各个理论进行了全面地比较研究。他认为不同的理论解释了不同的归纳推理现象,而且各个理论有其适用范围。此外,他认为同一种理论可能只适用于解释成人的归纳推理行为但无法解释儿童的归纳推理行为。总之,他认为某一理论可能会解释不同的归纳推理现象,同一理论也可能只能够解释某一年龄段的被试的归纳推理现象。于是,王墨耘于2006年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关联相似性模型,该模型试图将各种现象的解释统一在一起,尽可能地解释更多的归纳推理现象。当然Heit在上文中并没有把所有的理论模型都概括在内,这其中包括结构统计模型,于是Charles Kemp在《Structured statistical models of inductive reasoning》一文中全面地阐述了该模型,他认为结构方法和统计方法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可知,关于贝叶斯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述范围内,尽管研究了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验检验证明贝叶斯模型的预测是否与人们的实际归纳推理结果相一致,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来比较检验了贝叶斯模型、关联相似性模型、基于特征的归纳推理模型和相似性覆盖模型这四种模型,并检验了贝叶斯模型的预测是否与人们的归纳推理结果相一致。实验材料分为抽象材料和具体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结果表明:(1)在强关联强度一致时,被试的归纳推理的结果基本符合贝叶斯模型和关联相似性模型的预测,在弱关联强度一致时,不符合这四种模型预测;(2)在关联强度不一致时,关联强度效应不符合贝叶斯模型的预测结果:(3)在关联强度一致时,贝叶斯模型和关联相似性模型的预测结果是一致的;(4)以抽象的归纳特征为实验材料比具体实验材料得出的结果更符合先前的预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振丰;语义Web粗糙模糊本体支持的知识推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龚银清;幼儿归纳推理能力的理论模型述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龙长权;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3 王墨耘;莫雷;;特征归纳的关联相似性模型[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4 陈安涛,李红;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5 龙长权,吴睿明,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对以类别为基础的归纳推理的几种理论模型的评价[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6 李有禹;王墨耘;;对归纳推理非对称性现象的特征迁移解释[J];心理学探新;2007年04期
7 尹静;王墨耘;;对归纳推理贝叶斯模型的检验[J];心理学探新;2009年04期
8 魏勇刚;李红;;归纳推理中单调性和非单调性效应的实验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安涛;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前提概率原则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龙长权;3~5岁儿童与成人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的语言标签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方政,杨正群,刘英;休谟因果联系的人性论基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关巍;;休谟对理性主义道德论的反驳和情感主义道德论的建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王春业;;宪法及其生成的经济分析——宪法产生的非文化解读[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5 谭馨雅;熊斌;;从地震预测看归纳逻辑的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赵楠楠;;归纳之谜的转化——从休谟到古德曼[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邵小快;;文化产品偏好的内生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关巍;;休谟的想象力学说探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9 周玲,李永海;论休谟问题的逻辑解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张友良;;实践:“休谟问题”的终结之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Ⅰ)——面对许霆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郑新夷;;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研究范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钟志华;;数学理解——确定性与模糊性的辨证统一[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翟玉章;杨玲;;现代逻辑和哲学的进步[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俞吾金;;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8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长权;类别对归纳的支持与限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漪;经验中的先验[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瑾;小学数学课程中归纳推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东;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尹来也;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辩证统一[D];南昌大学;2010年
4 郑昊;归纳逻辑或然性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段庆刚;拉卡托斯的硬核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苗苗;论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赫;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甄龙;康德的“第二类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10 王晓;科恩的归纳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年18期
2 孙秉珍;巩增泰;焦永兰;;基于模糊集截集的模糊粗糙集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08期
3 岳静;张自力;;本体表示语言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6年02期
4 黄映辉;李冠宇;;不精确性:涵义与性质[J];计算机科学;2010年04期
5 常万军;王果;;OWL的本体推理方法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年10期
6 喻洁;王磊;夏安邦;;基于本体的电网运行知识库构建与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12期
7 李萍;吴祈宗;;基于概率相似度的不完备信息系统数据补齐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3期
8 王国胤;张清华;马希骜;杨青山;;知识不确定性问题的粒计算模型[J];软件学报;2011年04期
9 黄映辉;李冠宇;;不精确性语义网本体:语义、模型与表示[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03期
10 潘超;古辉;;本体推理机及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云峰;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中文概念检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美霞;基于语义网模糊本体的知识推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刘小寅;不精确本体模型与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李慧琳;基于FFCA的语义网模糊本体构建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张果;基于模糊规则矩阵变换的不确定推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宋丽妍;基于双隶属度判定的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彪;粗糙集与模糊集的互补性研究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王松;语义网服务中基于SWRL推理机制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孙鹏;语义网中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推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陈布伟;面向语义Web服务的SWRL推理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曹雪亚;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本体不确定性推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陈安涛;从知觉到意义——婴儿分类能力与概念发展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陈安涛,李红,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李富洪,杨东;分段设计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年03期
3 魏勇刚,李红;函数发现中的归纳推理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李红,陈安涛;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理论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李红,郑持军,高雪梅;儿童内包量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6 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龙长权;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7 李富洪,李红,陈安涛,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龙长权;物体颜色与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8 龙长权;吴睿明;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3.5~5.5岁儿童在知觉相似与概念冲突情形下的归纳推理[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9 王墨耘;莫雷;;特征归纳的关联相似性模型[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安涛,李红;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安涛;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前提概率原则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天玲;语言标签在6~9岁儿童特殊归纳推理中的作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松;;贝叶斯确证模型与证据效用探析[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2 尹静;王墨耘;;对归纳推理贝叶斯模型的检验[J];心理学探新;2009年04期
3 卢志茂,刘挺,张刚,李生;基于依存分析改进贝叶斯模型的词义消歧[J];高技术通讯;2003年05期
4 张建国;;贝叶斯方法及其问题浅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88年11期
5 吴霞;;儿童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争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徐开娟;高华;;归纳推理论断力度研究综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刘海影,傅小兰;主观概率判断的次可加性的验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2期
8 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龙长权;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9 龙长权,吴睿明,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对以类别为基础的归纳推理的几种理论模型的评价[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10 彭文会;周鹊虹;李红;;知识背景对归纳推理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江伟;刘挺;卢志茂;李生;;隐马尔可夫模型和贝叶斯模型词义消歧对比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曾勇;唐小我;;无偏组合预测的贝叶斯模型及其分析[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张宇;刘挺;文勖;;基于改进贝叶斯模型的问题分类[A];NCIRCS2004第一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陈建美;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贝叶斯模型的词汇情感消歧[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郑援;胡成军;;基于数据融合的鱼雷目标识别[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秦兵;郑实福;刘挺;张刚;李生;;基于改进的贝叶斯模型的中文网页分类器[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邓宾;余正涛;韩露;车文刚;郭剑毅;;基于信息增益改进贝叶斯词义消歧模型[A];第四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8 赖英旭;李征;;未知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姚正;;关于决策树分类模型的评分函数研究[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海雷;王会珍;王安慧;朱靖波;;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比较分析[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平;基于贝叶斯模型的文档分类及相关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杨坤;血吸虫病景观格局与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卢一强;变系数模型的研究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英霞;人体跟踪理论及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陈博;WEB文本情感分类中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肖小玲;分布式智能视觉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涂浩;蠕虫自动防御的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丁东洋;信用风险分析中贝叶斯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李涛;肝脏质膜蛋白质表达谱的构建及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李文芳;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精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基于贝叶斯模型的微博虚假话题数据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徐赟;基于知网和贝叶斯模型的词义消岐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晶;基于贝叶斯模型的图像显著度检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郭涛;基于贝叶斯统计的未决赔款准备金预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5 王丽;基于帧间变化向量的步态识别[D];山东大学;2008年
6 岳金凤;贝叶斯方法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综述[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姚轶峰;基于KIF知识转换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茜;动态贝叶斯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杨帆;基于WAP的交通事故智能处理系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杨茶;基于UIMA的内容搜索[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对归纳推理贝叶斯模型的检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