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什么是偶然误差_《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2 11:28

  本文关键词:“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1年

“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

何雄就  

【摘要】:“偶然”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或一个模态词,与“必然”和“可能”不同的是它没有一个大家都完全认同的定义。这一方面是由于对“偶然”进行的研究并不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偶然”自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此也给予哲学家们为之赋予新定义的机会。 在对“偶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本文主要有如下几点成果: 一、整理分析出哲学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偶然定义。本文通过研究历史上不同哲学家对“偶然”的看法及思想,分析出其中的偶然定义,将其分析概括为如下七种: 偶然定义1:A是偶然的,等于说A是现实的并且非A是可能的。 偶然定义2:A是偶然的,等于说A是可能的并且非A是可能的。 偶然定义3:A是偶然的,等于说A是可能的。 偶然定义4:A是偶然的,等于说A不是必然的。 偶然定义5:“偶然性”与“必然性”是一对辩证范畴。 偶然定义6:“偶然”是与“逻辑必然”相对应的“逻辑偶然”。 偶然定义7:“偶然”是“偶尔”的同义词。 二、将偶然定义形式化,并置于经典模态K系统研究并寻找出其外延定理的同异。根据上述对偶然定义的分类,本文将前四个定义形式化并加入经典模态系统K当中进行语形研究分析其逻辑特性,再进一步利用语形研究的结果来对比不同的偶然定义,进而评析不同定义的合理性所在。 三、分析各定义的合理性所在,并利用日常语言作为评判标准,选取出偶然定义1。本文认为各种偶然定义根据不同的标准都存在合理性,但是如果把自然语言作为评判标准的话,偶然定义1相对于其它用法而言更合乎日常的使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1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0
  • 第一节 选题意义8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8-10
  • 第二章 "偶然"概念的历史研究10-21
  • 第一节 历史上对偶然的研究10-18
  • 第二节 偶然定义的分类18-21
  • 第三章 偶然定义的语形分析21-30
  • 第一节 基本系统定义21-22
  • 第二节 偶然定义1的语形研究22-25
  • 第三节 偶然定义2的语形研究25-27
  • 第四节 偶然定义3的语形研究27-28
  • 第五节 偶然定义4的语形研究28-30
  • 第四章 偶然定义的选择30-38
  • 第一节 偶然定义的选择30-36
  • 第二节 其它偶然定义的合理性36-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国平;;“或者”、“OR”逻辑特征对比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 李娜;;模态哲思逻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杜国平;;哲思逻辑——一个形而上学内容的公理体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刘天喜;偶然命题的逻辑分析[J];江汉论坛;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包庚;略论亚里士多德智慧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潘熙;;从基础教育的内涵谈教材教法的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4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付瑶;;一个“偶然发现”引出的思考——逻辑演算中“三律”的潜在危险[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杨关玲子;;物理或神恩:自然的两种面孔——莱布尼茨自然观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朱新春;;批判性思维与科学发现——以莱布尼茨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孟伟根;;外来词的词义汉化和汉英词典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洁;李艺;;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俞杰;后金融危机下浙江外向型企业转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梁静;汉西数词对比分析及汉语数词的西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勃;新词语中的简缩词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国平;马亮;;哲思逻辑的判定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杜国平;;哲思逻辑——一个形而上学内容的公理体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杜国平;;经典逻辑视野中的弗协调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张久;;关于选言判断的两个问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许瑞丽;“或者……或者”句式逻辑分析[J];唐山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嗣明;;美文语言的情意化酿制[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年12期

    2 胡兴;诗:作为重新命名的语言[J];诗探索;1995年03期

    3 孙博;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王晓升;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J];江海学刊;1997年06期

    5 陈嘉映;《为辩解进一言》[J];读书;1998年03期

    6 马静;网络用词向日常语言的渗透[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富华;诗歌,一种超越语法的行为[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彭增安;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概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李应志;;突破语言的牢笼——简论象征主义诗学与哲学的语言难题[J];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游宇明;;温暖的废话[J];北方人;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实儿;;信念的证据和不一致信念的表达[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2 程仲棠;;蕴涵“怪论”与逻辑认识论[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3 张利芳;;论预设的可废除性和投射问题[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4 俞春兰;;沟通与护理告知的实施[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诸葛殷同;;试论命题形式的若干问题[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6 程仲棠;;逻辑与思维——从语义学的观点看[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原初命题的一种推理形式[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8 黄华新;;语言交流逻辑的初步构想[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熊立文;;关于不相容析取的思考[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10 涂纪亮;;关于语言和逻辑——读金岳霖先生的《批判唯心哲学关于逻辑与语言的思想》有感[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嘉映;[N];文汇报;2004年

    2 陈兴良;[N];检察日报;2005年

    3 赵国栋;[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焱;[N];南方周末;2007年

    5 李茂叶;[N];文艺报;2007年

    6 朱生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晓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仇国强 通讯员 刘宗志;[N];中国石化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郭理;[N];广东科技报;2004年

    10 石述;[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赖成彬;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哲学治疗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6 高国栋;分析法学的日常语言分析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东升;实证法学的反思及规范解读[D];山东大学;2006年

    9 潘庆玉;语言哲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长兵;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分析中的新哲学观与新批判[D];安徽大学;2004年

    2 徐跋骋;日常语言·艺术语言[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3 郭冬梅;幼儿日常语言和“教学语言”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乔琼;日常语言的典型效应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刘岩峰;“命题”的颠覆与“确定性”的丧失[D];兰州大学;2005年

    6 秦萌;从理想语言到日常语言的回归[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马经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范为;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及其理论困境[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黎娟;奥斯汀的语言现象学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珂;中英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5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