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经》疑义辨析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中山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仁明;;《墨经》体例“说在”详解[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丽萍;;《墨经》训诂失误枚举[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中原;;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赛;;后期墨家名实观初探[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武金;;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的意义、原则和基本内容[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中原;;承上启下,推陈出新——《墨守辞典》的意义[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鲁;《名理探》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孔祥敏;论《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D];燕山大学;2008年
3 宋赛花;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金伟;中国逻辑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皓;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及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68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46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