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应该是什么——从工具性看逻辑的研究与应用
[Abstract]:How to understand and define logic is a logical philosophical issue tha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since modern times. On the issue of how to understand "logic", the method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can help us not only see "what logic is" when comparing the traditions of different logical ideas. We will also pay attention to "what logic should be", so as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logic in logic application, realize that "effectiveness" is the standard of logic in application, and then realize that "logic is the meaning forced by the needs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八卷本《中国逻辑史》”(14ZDB03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逻辑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文化因素研究”(14BZX077)
【分类号】:B8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晓芒;;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J];逻辑学研究;2010年01期
2 张晓芒;董华;关兴丽;;先秦推类方法的模式构造及有效性问题[J];逻辑学研究;2013年04期
3 董志铁;言道、言事与援类引譬[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鞠实儿;;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5 鞠实儿;;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刘良琼;惠施逻辑思想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7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王习胜;;道德悖论的消解路向——基于逻辑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孙显元;;“道德悖论”研究的现状及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陈建国;;发生认识论与哲学创新——少年哲学家[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中原;;中西逻辑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任秀玲;;“以形正名”与中医理论概念[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岗营;;论《九章算术》刘微注对墨家逻辑的继承与发展[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章吕;;孔子与荀子的“正名”思想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董志铁;;“推类”的构成、本质与作用——三论“引譬、援类”[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中原;;传统推论范畴分析——推论性质与逻辑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胡伟希;意象理论与中国思维方式之变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3 陈晓平;;“信念”与“知识”辨析——从“盖梯尔问题”谈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4 张晓芒;;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J];逻辑学研究;2010年01期
5 张晓芒;;古代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2期
6 杨福祥;笛卡尔直观方法确定性问题浅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王南n\;;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意蕴析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董志铁;言道、言事与援类引譬[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吴建国;;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类概念的发生、发展与逻辑科学的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10 鞠实儿;;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锋;论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水平[J];唐山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包庚;简论逻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3 王志艳;《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4 张建蓉;;高师院校逻辑学课程改革之我见[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陈慕泽;;逻辑的非形式转向[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连丽霞;刘巍;;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逻辑学精品课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9期
7 鞠实儿;;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蔡曙山;;第十三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7年11期
9 何向东;李章吕;;论中国逻辑学的繁荣与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J];哲学动态;2008年12期
10 温习勇;;对逻辑学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逻;;江苏省逻辑学会实施“三益一工程”[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2 关兴丽;;试论逻辑学对和谐社会中民主的支撑作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3 张晓光;;关于逻辑学功能定位的思考:兼谈逻辑学与素质教育[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伟力;;略论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视角[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克喜;;论逻辑与语言——逻辑的个性[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6 李永铭;;逻辑学的走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宗棠;;论辩逻辑的复兴与创新——三论“承认”[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彭漪涟;;一位严谨而宽厚的逻辑学家——我所景慕的周礼全先生[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9 蔡曙山;;谈谈逻辑学的学科建设[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10 周祯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法律和逻辑[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云南省楚雄州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李志昌;现实呼唤逻辑学回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逻辑学:回顾、反省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3 沈跃春;现代逻辑学及其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04年
4 陈波;逻辑学的2005年[N];光明日报;2006年
5 草庐公;打开战争“黑箱”的第一把钥匙[N];中国国防报;2004年
6 彭漪涟;逻辑科学需要进行系统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7 戈莱格·莱斯特尔 墨尔本大学哲学、人类学和社会研究学院,焦兵编译,,熊明辉校;《澳洲逻辑学杂志》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沈跃春;加强悖论的跨学科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9 陈波;人工智能 当代逻辑发展的动力[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沈跃春;繁荣和发展逻辑科学[N];安徽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秋芳;论逻辑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D];西南大学;2009年
2 丁亮;从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试题的设置看逻辑学的教学促进[D];西南大学;2013年
3 卢延鑫;逻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谢颖;归纳逻辑程序设计初探[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仲华;试论逻辑在经济决策过程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10年
6 田灿;蕴涵理论与逻辑学发展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7 洪晔;逻辑主体及其变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王华;命题泛逻辑学的包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梁真;群体动态认知偏好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蕊;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视角下的空名意义理论探析[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9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47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