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指与综观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is the highest-level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IUHPS) and (DLMPS), Branch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which is affiliated with the Union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The conference is held every four years.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was held at Traveller Friendship Hostel in Beijing from August 9 to 15, the first time in nearly half a century since the Congress was h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60. More than 650 scholars from more than 4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ttended the event. During the week, they exchanged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established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The Congress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promoting China's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making China'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ove to the world. The research fields of the participants focused on philosophical logic (including non-classical logic, logic and languag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logic, logic as a modeling tool), gene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philosophy, etc.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hot spots and disciplines in the field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our journal organizes written talks on various topic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hot spots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field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平;洛克知识论的内在逻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陈红;对职业教育中“能力”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刘苑;漫议道德信仰[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4 高永年;关于推导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教学线索的分析研究[J];大学物理;2000年07期
5 姜胜;论语言哲学中“人”(讲话者)的地位问题[J];福建外语;2001年03期
6 王晓;;走出困境:法律论证的认识论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7 赵承寿;法律事实辨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安旭,安学惠,陶联侦;人的破坏行为和园林设计浅述[J];河北林业科技;2003年06期
9 王阳;文本物质层面的实证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我相信p”[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3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曲然;区域创新系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丛杭青;陈词、证据与认知[D];浙江大学;2005年
9 钱振华;科学:人性、信念与价值[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伟;严格因果关系的命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陶学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病理性症状及其诊治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安旭;大众的破坏行为和园林设计浅探[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莫武兴;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D];广西大学;2004年
5 宋强;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官国成;论科学与人文的分流与融通[D];福州大学;2005年
7 谢勇;设计融合自然演绎的启示[D];清华大学;2004年
8 侯雷;试论人的精神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宝国;《盐铁论》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历史影响[D];华侨大学;2005年
10 王晓丰;日常语言哲学中的他心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凯纳斯·R.西斯金,熙龄;论当代英美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7期
2 戴维·鲁宾斯坦 ,草季;维特根斯坦与科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3 ;外国哲学新书[J];世界哲学;1980年04期
4 G.安德拉什;郭官义;;实证主义与“后期实证主义”[J];世界哲学;1980年04期
5 M.克拉夫兰;张伯霖;;维也纳学派的两种实证主义[J];世界哲学;1980年04期
6 王浩,李幼蒸;哥德尔和维特根斯坦[J];哲学研究;1981年03期
7 林海鑫;;浏览美国《哲学百科全书》[J];辞书研究;1981年03期
8 邱仁宗;;卡尔·波普尔是逻辑实证主义者吗?[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9 托尼·内维尔;陆晓禾;;现代哲学的兴起[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1期
10 培高;;评马丁著《历史的解释》[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原初命题的一种推理形式[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2 弓肇祥;;蕴涵与逻辑推断[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3 徐为民;;从否定命题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4 毕富生;;关于“逻辑真”的认识论思考[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5 程仲棠;;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对逻辑的冲击[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6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的负事实观[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7 孙思;;语义学真理概念评析[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徐为民;;现代西方逻辑哲学中的否定思想述评[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9 刘晓力;;一份珍贵的史料与一段误读的历史[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10 郭泽深;胡浩;;真正的可能性和必然性[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天;恢复中国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鸭子;批评家们正在死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陈洁;段德智:探讨死亡的哲学内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陈嘉映;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N];中国审计报;2001年
5 许娓;民本思想与社区建设[N];中国社会报;200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江怡;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木可可;长尾猴你在想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陈嘉映;特立独行的维特根斯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严兆军;理想的追求[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高星;以剪刀和浆糊完成的著作[N];中国保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奇;知识观的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3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胡长栓;怀疑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梁剑;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万里;建构论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南开大学;2000年
7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程悦;建筑语言的困惑与元语言[D];同济大学;2006年
9 罗伯中;20世纪之交的英美关系问题的哲学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爱林;终结还是拯救?[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宁爱兵;面向事实程序设计的构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小华;维特根斯坦论哲学的终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长兵;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分析中的新哲学观与新批判[D];安徽大学;2004年
7 吴泽泉;从理念走向生活[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玉鹏;面向对象方法论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肖勇;中国大学生十类范畴的原型样本问卷调查及其认知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李海波;语言游戏论与自然语言量化结构[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97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49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