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

发布时间:2019-08-14 07:14
【摘要】:“格赖斯循环”的症结在于“明说的”与“隐含的”区分得太绝对。含意本体论认为,含意性是话语的基本特征,话语“明说的”显性表述通常都不完备,有待它所蕴含的隐性表述加以补足或阐释;补足或阐释依赖的是常规关系和常规推理。从比较抽象的层次来说,常规关系可表现为两事物间的两种基本关系:[相邻关系±]和[相似关系±]。话语提到的有相邻/相似关系的事物分别倾向于被识解为一个整体,一关系体的存在总是内在地蕴含着另一关系体的存在,从而有可能将不完备的表述连成一个可以连通、解释和预测的网络。根据这样的原理可以建立起含意的常规推理模型。这样来看待话语和含意,格赖斯的推导循环就可被消解。从常规推理角度研究“格赖斯循环”的消解,有可能对语言运用是如何达成理解这一问题获得更多认识。
[Abstract]:The crux of the Grice cycle is that there is an absolute distinction between "explicit" and "implied". Implicative ontology holds that implicature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discourse, and the explicit expression of discourse is usually incomplete, which needs to be supplemented or explained by the implicit expression it contains, and the complement or interpretation depends on conventional relations and conventional reasoning. From a more abstract level, the conventional relationship can be expressed as two basic relations between two things: [adjacent relationship 卤] and [similar relation 卤]. The things mentioned in discourse with adjacent / similar relations tend to be recognized as a whole, and the existence of one relational body always contains the existence of another relational body, so it is possible to connect incomplete expressions into a network that can be connected, explained and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is principle, a conventional reasoning model with implic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If we look at discourse and meaning in this way, Grice's derivation cycle can be dispelled. By studying the resolution of Grice cyc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ventional reasoning, it is possible to gain more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achieve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use.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盛桓;话语的含意性[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2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徐盛桓;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探微——一份建议性的提纲[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徐盛桓;;“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徐盛桓;;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中国外语;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正元;;语篇视点的认知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黄缅;;望之也隐,即之也缜——科学语言与隐喻的探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陈思本,夏伟蓉;论常规关系与隐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吴显友;对建构普通文体学的几点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饶萍;介词under的意象图式及其投射意义[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淑静;写作中的不完备表述[J];福建外语;2001年04期

7 段成钢;;论汉语称呼语中的面称与引称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02期

8 邵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模糊语言翻译的认知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张德继,孙宏宇;现代汉语多音字的规范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周红;汉语认知语法研究动态[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爱珍;李晓芬;;形容词的情感计算——以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起风了》为例[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于善志;中国学生英语句式发展风格研究——从显性标注到可选标注[D];河南大学;2004年

3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军;英语叙事篇章中间接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淑静;If条件句与常规关系[D];河南大学;2005年

8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10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飞娟;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益华;科技英语翻译中关联理论的体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3 邱凌;言外之意的语境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家武;常规关系在翻译中的语用转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房红梅;人际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互补性[D];苏州大学;2002年

6 齐品;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习青侠;从语用学视角看翻译中的对等[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文明;英语冠词的一般含意[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效军;中学口语交际教学新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军;[D];安徽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盛桓;话语的含意性[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2 徐盛桓;句法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3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语句解读研究——语用推理形式化的初步探索[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526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526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8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