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克里普克先验偶然命题的辩护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龙小平;论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邹明华;专名与传说的真实性问题[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3 李琛;对智力成果权范式的一种历史分析[J];知识产权;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阎莉;整体论视域中的科学模型观[D];山西大学;2005年
2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3 郝清赋;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5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吴彩强;从表征到行动[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李菁;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存在思想的一种尝试比较[D];浙江大学;2008年
9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阳建国;人类自由的绪论:波普尔非决定论思想的道德之维[D];中南大学;2003年
3 雷良;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及其与科学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2年
4 徐春山;试论词语的模糊性[D];安徽大学;2005年
5 钟明杰;黑衣壮审美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沈洪豪;理论接受过程的方法论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向阳;现代专名指称理论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8 龚娅玲;“葛梯尔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庆芝;言语行为理论及其意义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彩燕;主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毅;普特南科学实在论的意义观[J];江汉论坛;1984年12期
2 周荷婷;江天骥教授[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年05期
3 涂纪亮;语言哲学研究新进展[J];哲学动态;1986年05期
4 涂纪亮;语言哲学研究新进展(续二)[J];哲学动态;1986年07期
5 郑毓信;;语义学悖论的根源何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6年02期
6 大方;全国英美语言哲学讨论会侧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3期
7 A·C·格雷林,牟博;分析哲学在语言、思想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的新进展[J];哲学研究;1987年06期
8 罗毅;现代西方哲学的可能世界理论[J];现代哲学;1987年03期
9 涂纪亮;近二十年来的英美语言哲学[J];现代哲学;1988年02期
10 涂纪亮;分析哲学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J];美国研究;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棉;;模态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2 朱水林;;从外延逻辑到内涵逻辑——现代逻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3 张建军;;类说谎者认知悖论[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马钦荣;;可贵的探索——读《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哲学探析》[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5 熊明;;古典命题演算的直觉主义语义分析[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6 沈跃春;;略论20世纪西方悖论研究[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黄展骥;;略评“层级”、“三值”、“间隙”、“情景”诸方案——“自涉”悖论杂谈[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8 任远;;内容外部论和指称问题[A];科学·认知·意识——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邹明华;;专名与传说的真实(性)问题[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10 刘叶涛;;克里普克的逻辑悖论研究[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崔卫平;飞毯起来了你走不走?[N];北京日报;2003年
2 崔卫平(书评人);不知怎么就迷路了[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陈岸瑛;文字和数字创造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张田勘;八分睡眠更长寿[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5 李大强;语言的魔术与理智的惊奇[N];科学时报;2005年
6 张祥龙;带着生命颤动的哲理之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倪胜;《判断力批判》体系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2 郭美云;带有群体知识的动态认知逻辑[D];北京大学;2006年
3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轶;认知逻辑的动态化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李娟;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进;同一性与指称理论评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唐玉斌;本质主义和必然性问题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阮全东;论遵行规则的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晓红;模态情境语义学试论[D];河南大学;2006年
8 张文琴;克里普克解悖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辉辉;试析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冯立荣;可能世界的基本问题[D];燕山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53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