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兼评学界的几种常见理解

发布时间:2017-04-07 19:07

  本文关键词: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兼评学界的几种常见理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关键词】唯物史观 社会形态理论 《—年经济学手稿》
【分类号】:B811;B03
【正文快照】: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于1939年和1941年分两册在莫斯科第一次以德文公开发表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西方,它被称为继1932年《巴黎手稿》发表后的“第二冲击波”。自首次公布以来7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学界虽然对这部手稿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却一直争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4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锐生;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J];哲学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和;;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为中心的探讨[J];史学月刊;2008年11期

2 张澍军;;关于唯物史观原理总体把握的几点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心得之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8期

3 陈学明;;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信念[J];浙江学刊;2006年03期

4 明成满;;科技革命与唯物史观创新关系研究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符兴;;历史观也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发展而发展[J];哲学动态;1983年08期

6 胡万福;异化、唯物史观与个人自觉活动[J];哲学研究;1984年06期

7 张维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唯物史观提出的新课题[J];哲学动态;1993年04期

8 孙月红;论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刘世文,胡义成;论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唯物史观展开──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10 叶汝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锐生;;唯物史观:走出历史客观主义的阴影[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陶笑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物史观五原则[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锐生;;唯物史观:走出历史客观主义的阴影[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常晋芳;;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凌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定位——马克思的发现片论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9 李鸿烈;;唯物史观生产力范畴三题[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明珍;;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审 王和;关于发展唯物史观的几点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2 吴英;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冷”“热”不均30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薄洁萍;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4 阎孟伟;“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基本精神[N];天津日报;2004年

5 贾英健;唯物史观的研究路向[N];光明日报;2005年

6 北京 吴英;唯物史观提供的仅仅是方法吗[N];北京日报;2008年

7 张越;“唯物史观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时中;第七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综述[N];光明日报;2010年

9 田野;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共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罗松涛;唯物史观与价值哲学研讨会述要[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文林;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马新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交往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张艳玲;论“以人为本”[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付畅一;《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D];复旦大学;2006年

5 刘方现;欧美学者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百年轨迹寻踪[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凯;唯物史观的因果解释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孙琳;场域—出场意义的形塑、传播与解码[D];苏州大学;2012年

8 蒋学杰;论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发展观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9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冬青;从历史规律到历史趋势[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彬彬;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陈珊;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唯物主义倾向探析[D];山东大学;2006年

3 水春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4 张立达;生存哲学反思下的唯物史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立俊;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6 程兴国;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技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白小斌;论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9年

8 彭健;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丁增锋;唯物史观中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毛利锋;唯物史观出发点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兼评学界的几种常见理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91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