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10 14:01
本文关键词: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指称(Reference)问题一直是逻辑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文章选择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s)这一语言现象的指称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在分析前面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希望能为指称问题的研究带来一点启示。文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由四章内容组成。 第一大部分,对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研究的回顾,包括一、二、三章的内容。第一章:评析了罗素(Bertrand·Russell)的摹状词理论。它是对限定摹状词的语义分析,对应的是一阶语言,目的是要澄清一些哲学命题。第二章:依次考察了斯特劳森(P.F.Strawson)、唐奈兰(Keith·Donnellan)、克里普克(Saul·Kripke)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理论。这一过程既是后者对前者的批判过程,也是对限定摹状词这一语言现象从语义转向语用研究的发展过程。第三章:对前述的经典理论进行总结,并提出前面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 文章的第二部分,笔者对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包括第四章的内容。首先,借鉴一些可能世界的知识和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对限定摹状词的指称问题进行探讨;然后解释前文中提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根据关联理论,可以假定限定摹状词既具有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又具有程序意义(Procedural Meaning)。一方面,限定摹状词是一种用来谈论满足其描述内容的个体的工具,其概念意义为寻找所指提供语义原型;另一方面,限定摹状词的定冠词具有程序意义,它能引导听话者在一系列认知语境(CognitiveEnvironment)中寻找其中最具关联的,满足其描述内容的实体。交际双方互为显映(Mutual Manifestness)的共有认知语境组成限定摹状词指称的可能世界,双方以关联原则(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为准则,通过明示—推理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确定指称。由于这些可能世界是由一系列假设组成的集合,所以只要某一假设是互为显映的便能指称,无论指称对象是具体的物或是抽象的概念。 文章在评析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及其主要争论对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关联理论拟从认知的角度对限定摹状词进行探析。笔者试图寻找一个既能容纳使用语言的客观因素,又能容纳使用语言的主体因素的理论视域。文章提出重视语言主体对语境选择的能动作用,从而更好地解释语言使用者和语境在确定指称对象中所起的作用。借鉴关联理论,能把语义所指和说话者所指两者统一起来,能更好的解释限定摹状词的涵义和个人内在的意向关联在确定所指中的作用。
【关键词】:限定摹状词 指称 认知语境 最佳关联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文献综述8-10
- 引言10-11
- 第1章 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语义分析11-17
- 1.1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11-15
- 1.1.1 摹状词理论的提出11-12
- 1.1.2 摹状词理论的主要内容12-15
- 1.2 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评析15-17
- 第2章 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语用分析17-27
- 2.1 斯特劳森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分析17-21
- 2.1.1 斯特劳森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批判17-19
- 2.1.2 对斯特劳森观点的评析19-21
- 2.2 唐奈兰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分析21-24
- 2.2.1 限定摹状词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的区分21-23
- 2.2.2 对唐奈兰观点的评析23-24
- 2.3 克里普克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分析24-27
- 2.3.1 克里普克对唐奈兰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反驳24-26
- 2.3.2 对克里普克关于说话者指称与语义指称区分的评析26-27
- 第3章 对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研究的总结27-30
- 3.1 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27-28
- 3.2 以前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28-30
- 第4章 借鉴关联理论对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的进一步探讨30-41
- 4.1 以认知语境为限定摹状词指称确定的基础30-35
- 4.1.1 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30-32
- 4.1.2 在共有的认知语境中确定限定摹状词的指称32-34
- 4.1.3 共有的认知语境构成限定摹状词指称的可能世界34-35
- 4.2 以关联原则为准则选择限定摹状词指称的可能世界35-38
- 4.2.1 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35-37
- 4.2.2 以关联原则为取向建构限定摹状词的唯一性指称37-38
- 4.3 如何在交际过程中成功的实现限定摹状词的指称38-39
- 4.4 前述问题在认知语境中的解释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力锋;斯特劳森指称观述评[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刘国辉;关联理论的回顾与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罗赞;指称问题及其关联理论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梁文华;语用学中关联理论的哲学基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5 王晓萍;二十世纪表达式指称研究的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6 梁薇;;指称词语探微——从认知角度的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阳烨;;出口退税率对人民币汇率的作用机制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刘绍忠;认知环境、相互明白与语际语言交际[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赵艳芳;语境效果的特性与最佳相关[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王军风;名称和限定摹状词[J];江汉论坛;2001年10期
本文关键词:限定摹状词指称问题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9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