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哈克逻辑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04:01
苏珊·哈克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新古典实用主义的杰出代表。本文以哈克的逻辑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的深入分析和系统整理,紧紧扣住“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应该围绕非形式论证与其形式刻画之间的符合关系”①这条主线,依次阐述逻辑的范围与限度、系统内外有效性、整体多元论、逻辑可修正性、“真”理论等内容,充分挖掘哈克逻辑哲学之精义,使之呈现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伴随经典逻辑的发展和完善,涌现出一大批非经典逻辑,由此进入一个“择代逻辑时代”,构成了五彩纷呈、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学者们普遍聚焦于非经典逻辑在形式技术上的革新,而不太重视这种现象背后所蕴涵的具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与之相反,哈克以“择代逻辑时代”为背景,对非经典逻辑引起的重大哲学问题予以高度关注,详细考察了非经典逻辑产生的哲学动机以及给经典逻辑带来的各种挑战,深刻反思了逻辑的本质和地位,特别是形式化方法的作用和限度,从不同角度捍卫了逻辑的多样性和可修正性。可以说,哈克的整个逻辑哲学都在为逻辑可修正性做辩护,但考察方式前后有所转变,存在两条不同的研究进路:蒯因式的和皮尔士式的。与《变异逻辑》中激进的“变异观”和含混的一元论相比...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位杰出的女哲学家兼逻辑学家
第一节 学术经历与思想概述
第二节 “择代逻辑时代”:背景分析与历史回顾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特点
第四节 选题的意义和内容纲要
第一章 逻辑的范围和限度:哈克逻辑哲学思想总览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厘定
第二节 逻辑范围的划界与学科分类
第三节 逻辑在探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实用主义逻辑观:从蒯因到皮尔士
第二章 系统内有效性与系统外有效性:逻辑的发生学考察
第一节 论证评价的逻辑标准
第二节 系统内外有效性及其识别
第三节 系统内外有效性之相互关系
第四节 对“系统外有效性”的评论与思考
第三章 从一元论到整体多元论:逻辑可修正的形而上学基础
第一节 一元论、多元论与工具论
第二节 从一元论转向整体多元论
第三节 对“整体多元论”的评论与思考
第四节 多元化时代的逻辑趋向
第四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上):理论根据
第一节 逻辑可修正性思想的直接来源
第二节 驳逻辑绝对主义之不可错论调
第三节 逻辑可修正性的五个主要论证
第四节 “逻辑可修正性”之理由评估
第五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中):表现形式
第一节 “择代”的基本模式:扩充与变异
第二节 变异与竞争:驳“意义变化论题”
第三节 逻辑修正的层级:从保守到激进
第四节 逻辑修正的范围:整体抑或局部?
第六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下):案例分析
第一节 模糊性问题与模糊逻辑
第二节 将来偶然命题与多值逻辑
第三节 直觉主义与直觉主义逻辑
第四节 “蕴涵怪论”与相干逻辑
第五节 原则的可修正性与现实的保守策略:“逻辑可修正”再思考
第七章 “真”与逻辑的可修正性
第一节 “真”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 “真”是一个完成谓词
第三节 殊语句与真值承担者
第四节 塔斯基T等式的中立性
第五节 “真”理论与逻辑可修正性
第八章 理性地捍卫逻辑:哈克逻辑哲学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重视逻辑与哲学之间的交融
第二节 强调逻辑与实践之间的互动
第三节 正确认识形式化的作用与限度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325027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位杰出的女哲学家兼逻辑学家
第一节 学术经历与思想概述
第二节 “择代逻辑时代”:背景分析与历史回顾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特点
第四节 选题的意义和内容纲要
第一章 逻辑的范围和限度:哈克逻辑哲学思想总览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厘定
第二节 逻辑范围的划界与学科分类
第三节 逻辑在探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实用主义逻辑观:从蒯因到皮尔士
第二章 系统内有效性与系统外有效性:逻辑的发生学考察
第一节 论证评价的逻辑标准
第二节 系统内外有效性及其识别
第三节 系统内外有效性之相互关系
第四节 对“系统外有效性”的评论与思考
第三章 从一元论到整体多元论:逻辑可修正的形而上学基础
第一节 一元论、多元论与工具论
第二节 从一元论转向整体多元论
第三节 对“整体多元论”的评论与思考
第四节 多元化时代的逻辑趋向
第四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上):理论根据
第一节 逻辑可修正性思想的直接来源
第二节 驳逻辑绝对主义之不可错论调
第三节 逻辑可修正性的五个主要论证
第四节 “逻辑可修正性”之理由评估
第五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中):表现形式
第一节 “择代”的基本模式:扩充与变异
第二节 变异与竞争:驳“意义变化论题”
第三节 逻辑修正的层级:从保守到激进
第四节 逻辑修正的范围:整体抑或局部?
第六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下):案例分析
第一节 模糊性问题与模糊逻辑
第二节 将来偶然命题与多值逻辑
第三节 直觉主义与直觉主义逻辑
第四节 “蕴涵怪论”与相干逻辑
第五节 原则的可修正性与现实的保守策略:“逻辑可修正”再思考
第七章 “真”与逻辑的可修正性
第一节 “真”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 “真”是一个完成谓词
第三节 殊语句与真值承担者
第四节 塔斯基T等式的中立性
第五节 “真”理论与逻辑可修正性
第八章 理性地捍卫逻辑:哈克逻辑哲学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重视逻辑与哲学之间的交融
第二节 强调逻辑与实践之间的互动
第三节 正确认识形式化的作用与限度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325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32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