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逻辑 ——以广东岭村村组合并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1 21:19
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非常复杂的问题。严格意义上讲,他理应成为政治学和农村问题研究的重要论域。然而,遗憾的是,它经常被忽略了。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从理论上看,它关系到国家与农民的政治关系;从实践上看,它关系到农民利益的实现与否以及农村的政治稳定。国家政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层实践形式也是多元的。然而,对于岭村来说,村组合并政策是国家政策执行的典型代表。岭村村组合并完整的展现了一项国家政策从制定到实施,最后到修缮的全过程。‘在笔者看来,村组合并作为一项广泛而普遍的国家政策,在基层实践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其他类型的政策相比,村组合并能使我们更清楚、更全面地观察到国家政策基层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不仅如此,它的特殊性还在于,它包含了国家政策执行的一对基本矛盾,即政策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对象之间的利益矛盾。所以,对村组合并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逻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笔者研究表明: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逻辑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对象的互动博弈过程。它既不同于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也不同于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
(一) 研究现状:内容与范式
(二) 研究评述:价值与限度
(三) 研究前景:选题与升华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及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个案村概况
(一) 社会结构
(二) 经济结构
(三) 文化结构
第二章 政策制定:政府利益的转换与文本化
一、岭村村组合并的背景
二、政策酝酿:中央话语的地方化表达
三、政策制定:基层政府利益的文本化表达
第三章 政策进村:农民利益“对抗”政府利益
一、“一步到位”:镇政府包办村组合并
二、“一纸诉状”:村组合并遭遇波折
三、“一份协议”:恩威并施的镇政府
(一) 干部的威胁:老肖辞职
(二) 集体反抗:村民的无奈选择
(三) 最后的和解
四、初步合并后的村治格局
第四章 政策补修:政府与农民的利益重复博弈
一、撕毁协议:村组合并再起波澜
二、政策失灵:农民“非暴力、不合作”的行为逻辑
三、另辟蹊径:农民利益自主推动下的村组“合并”
第五章 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逻辑:不同视角的解读
一、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政府的视角
二、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农民的视角
三、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整体性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视下乡”:新时期国家整合乡村社会的逻辑[J]. 费爱华. 学海. 2012(05)
[2]村庄整体性治理视阈下的权责碎片化整理研究[J]. 吴春梅,谢迪. 农村经济. 2012(05)
[3]东方自由主义传统的发掘——兼评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东方专制主义”[J]. 徐勇. 学术月刊. 2012(04)
[4]通往集体债务之路:政府组织、社会制度与乡村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J]. 周雪光,程宇. 公共行政评论. 2012(01)
[5]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传统及新的尝试[J]. 邓大才. 学习与探索. 2012(01)
[6]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J]. 贺东航,孔繁斌.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5)
[7]村民自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共同代理模型的分析[J]. 彭涛,魏建. 学术月刊. 2010(12)
[8]田野中的政治:农民、民主与国家——徐勇的中国农村研究[J]. 刘义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9]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J]. 徐勇.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1)
[10]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J]. 于建嵘. 学习与探索. 2009(05)
本文编号:360097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
(一) 研究现状:内容与范式
(二) 研究评述:价值与限度
(三) 研究前景:选题与升华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及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个案村概况
(一) 社会结构
(二) 经济结构
(三) 文化结构
第二章 政策制定:政府利益的转换与文本化
一、岭村村组合并的背景
二、政策酝酿:中央话语的地方化表达
三、政策制定:基层政府利益的文本化表达
第三章 政策进村:农民利益“对抗”政府利益
一、“一步到位”:镇政府包办村组合并
二、“一纸诉状”:村组合并遭遇波折
三、“一份协议”:恩威并施的镇政府
(一) 干部的威胁:老肖辞职
(二) 集体反抗:村民的无奈选择
(三) 最后的和解
四、初步合并后的村治格局
第四章 政策补修:政府与农民的利益重复博弈
一、撕毁协议:村组合并再起波澜
二、政策失灵:农民“非暴力、不合作”的行为逻辑
三、另辟蹊径:农民利益自主推动下的村组“合并”
第五章 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逻辑:不同视角的解读
一、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政府的视角
二、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农民的视角
三、国家政策执行的基层实践:整体性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视下乡”:新时期国家整合乡村社会的逻辑[J]. 费爱华. 学海. 2012(05)
[2]村庄整体性治理视阈下的权责碎片化整理研究[J]. 吴春梅,谢迪. 农村经济. 2012(05)
[3]东方自由主义传统的发掘——兼评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东方专制主义”[J]. 徐勇. 学术月刊. 2012(04)
[4]通往集体债务之路:政府组织、社会制度与乡村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J]. 周雪光,程宇. 公共行政评论. 2012(01)
[5]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传统及新的尝试[J]. 邓大才. 学习与探索. 2012(01)
[6]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J]. 贺东航,孔繁斌.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5)
[7]村民自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共同代理模型的分析[J]. 彭涛,魏建. 学术月刊. 2010(12)
[8]田野中的政治:农民、民主与国家——徐勇的中国农村研究[J]. 刘义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9]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J]. 徐勇.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1)
[10]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J]. 于建嵘. 学习与探索. 2009(05)
本文编号:3600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60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