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基于“三段论”和“小

发布时间:2017-06-24 07:10

  本文关键词:基于“三段论”和“小取”的亚里士多德和墨家逻辑的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整理和挖掘先秦逻辑学既是受到西学东渐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逻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学东渐之后,西方逻辑逐渐走进中国哲学的视野并引发了中国是否有逻辑的争论,而严复、胡适、梁启超等一批早期思想家对墨家学说尤其是墨家推理学说的挖掘使得中国本土逻辑的成立得到了细致的印证。逻辑除了和认识论息息相关外,还深刻的反映着我们的文化。同为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与墨家逻辑学说既有相同的普遍特征,又有不同的个体差异:三段论的核心在于求得命题的真假判断,而援、效、譬、侔、推构成的逻辑原则其核心在于推理的有效性,实用性。不同的逻辑任务和目的构成了不同的逻辑学说发展趋势。显而易见的是,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对于中世纪经院主义哲学及西方近代科学、哲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相较之下,秦汉时期的墨家学说则过早的湮灭在历史中。因此,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重新挖掘和界定是有必要的,这不仅是研究中西哲学根本差异的体现,更是通过重新挖掘墨家逻辑来看支撑我们继续研究和发展中国逻辑学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理解和把握中西逻辑学发展的不同规律、成因、影响及其理论结构对于重新解读中国的文化必然能提供极大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逻辑 三段论 命题 概念 推理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1-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 逻辑一词词源考7-9
  • (二) 文献综述9-12
  • 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三) 不同逻辑传统的早期发展12-14
  • (四) 两种逻辑比较的前提14-15
  •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逻辑辨证15-27
  • 1.1 证明与必然性16-18
  • 1.1.1 谓词“是”之下的名实相符16-17
  • 1.1.2 “是”的特性17-18
  • 1.1.3 主词和谓词关系下的四谓词理论18
  • 1.2 三段论18-24
  • 1.2.1 《工具论》中的三段论18-21
  • 1.2.2 三段论进一步研究与其基本推理形式证明21-24
  • 1.3 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到范畴概念发展史24-27
  • 第二章 墨家逻辑辨证27-39
  • 2.1 为墨家逻辑正名28-30
  • 2.1.1 清代墨学的复兴28
  • 2.1.2 近代中国文化变革中对墨学的反思28-30
  • 2.1.3 现代中西逻辑比较中对墨学研究的再次诠释30
  • 2.2 墨家逻辑的特征--推类30-38
  • 2.2.1 墨家逻辑的认识论基础30-32
  • 2.2.2 达、类、私32-34
  • 2.2.3 效、辟、侔、援、推34-38
  • 2.3 墨家逻辑的核心—“小取”38-39
  • 第三章 从逻辑的不同内涵做比较39-43
  • 3.1 不同语种产生的不同语言与逻辑之间的关系39-41
  • 3.2 推理的核心概念--辩与命题41-42
  • 3.3 推理的核心形式--三段论和推类42-43
  • 第四章 从逻辑的不同外延做比较43-53
  • 4.1 不同文化背景对两种逻辑的不同推动43-46
  • 4.1.1 古希腊文化背景43-45
  • 4.1.2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背景45-46
  • 4.2 差异产生的原因46-49
  • 4.2.1 逻辑产生的目的不同46-49
  • 4.2.1.1 墨家逻辑学产生的目的46-48
  • 4.2.1.2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产生的目的48-49
  • 4.2.2 各自逻辑学说的后续发展49
  • 4.3 差异导致的结果49-53
  • 4.3.1 现实的历史文化结果49-51
  • 4.3.1.1 独尊儒术对墨家学说的影响49-50
  • 4.3.1.2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广泛传播50-51
  • 4.3.2 墨家逻辑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51-53
  • 结束语53-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德义;论“一分为三”与思维规律的辩证关系[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冯棉;论模态逻辑中的“必然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张家龙;亚里士多德的必然三段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张志伟;从语言的观点看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杜国平;亚里士多德的纯必然三段论形式系统AS~1[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滕定明;亚里士多德关于命题主词的逻辑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张巨青;逻辑是历史发展的科学[J];江汉论坛;1980年06期

8 刘明明;反思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的前提性问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张晴;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冯胜利;从人本到逻辑的学术转型——中国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抉择[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三段论”和“小取”的亚里士多德和墨家逻辑的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77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