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斯特“必然”与“可能”相对化分层思想解析
本文关键词:埃尔斯特“必然”与“可能”相对化分层思想解析
【摘要】:"必然"与"可能"是哲学和逻辑学中的重要术语。在《逻辑与社会》一书中,埃尔斯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可及关系给必然和可能概念进行了"相对化分层"。在系统评述埃尔斯特对"必然"和"可能"模态所做的相对化分层思想基础上,可对其重要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埃尔斯特的研究实际上预示了当代认知逻辑研究的"动态"转向与"行动论"转向。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关键词】: 可能 必然 可能世界 可及关系 意义
【基金】: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GH-018)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乔恩·埃尔斯特(Jon Elster)是当代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978年出版的《逻辑与社会》一书,是标志“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奠基性经典著作之一。《逻辑与社会》运用现代逻辑特别是模态逻辑工具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树立现代逻辑应用研究的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正校;;关于现代逻辑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杨万斌;阅读理解水平层次试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倪荫林;;逻辑本体问题新探[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6期
4 陈志美,胡泽洪;斯多葛学派的命题逻辑系统及其不完全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岳利民;;说说三段论一条规则的表述——与倪荫林先生商榷[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陈国正;用现代数学观把握教材[J];数学通报;2000年10期
7 何向东,袁正校;我国逻辑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沙合都拉·沙菲尤拉;;谈性质判断谓项的周延问题[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王习胜;;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的辩护[J];学术研究;2006年06期
10 潘天群;建立在“笛卡尔公理”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龙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称和同一性[D];西南大学;2007年
2 郝清赋;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素姣;一阶谓词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04年
2 张杨;俄语句法体系中的繁化现象[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何小前;公司法人制度中“公司问题”的逻辑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4 陈晓辉;递进关系是递进复句的预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余军成;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6 郭向阳;现代专名指称理论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7 杨凯;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逻辑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丽萍;张东荪逻辑文化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唐永刚;蒯因真理观及其理论意义[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刘莉;情境语义学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军;;广义逻辑悖论研究及其社会文化功能论纲[J];哲学动态;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文;;现代模态逻辑探源[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红;;逻辑真理与分析性、必然性[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2 许涤非;;二重命题逻辑系统■_(T4)[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3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一切科学都是应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赫英;科学思维之比较思维[N];大众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奋荣;非单调推理的逻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焱;什么是命题——从两种命题处理方案来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何雄就;“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纯;由因明谱系看其思想演变[D];燕山大学;2010年
4 张雨;蒯因逻辑真理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刘国锋;D·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论——模态实在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阳细;类比推理探析[D];河南大学;2010年
7 白玮;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本质主义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54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