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关于中国逻辑史的若干问题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7-07-19 14:26

  本文关键词:关于中国逻辑史的若干问题之我见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逻辑史 中国语言史 语言与逻辑


【摘要】:中国逻辑史家应该持以大逻辑观,逻辑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线性的。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中国古代名辩学、因明以及西方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等。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最困难或最大的问题是中国逻辑史体系和内容的问题,研究的视角问题,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研究中的训诂问题。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中获益,同样,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也可以从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中获益。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 中国语言史 语言与逻辑
【基金】:2013年教育部人文基地重大项目“广义论证视域下的中国逻辑史开放研究”(项目批准号:13JJD7200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名辩学的结构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3BZX067)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B81-092
【正文快照】: 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存在着种种不是问题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人们往往视而不见,或见之而不屑于回答,本文尝试择其要者作出阐释。一、研究中国逻辑史的意义何在中国逻辑史与中国语言史是紧密相联的,对此前贤们早已有所认识。例如,陈汉生(ChadHansen)的《中国古代的语言和逻辑》(Lan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文国;比较汉英语语法研究史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

2 J.M.鲍亨斯基;王路;;一位逻辑学家的回忆[J];哲学译丛;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艳;现代逻辑的发展与非形式逻辑的兴起[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2 浦义俊;吴贻刚;;新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研究的调查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3 林幸民;唐恬;张焘;;浅析扬州漆器新时代背景下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4 徐岱;文学的“看法”与“见识”——对一种“批评理论”的批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丰杰;;浅议法学方法及其多元化归趋[J];法学与实践;2008年03期

6 王琳;;法学方法论原理之方法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7 于圣维,南鸿雁;关于“不可言说者”的言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刘圃君;;探讨关于法学方法及其多元化归趋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J];经营管理者;2012年02期

9 刘国锋;;论现代逻辑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张学立;殷海光的逻辑观[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元刚;;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追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叶其松;术语学核心术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6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7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9 郑争文;胡塞尔直观问题概论[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林丹;在互动中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砚文;汉英句子结构对比:“话题说明”与“主谓宾”[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敬文彬;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武珍;瞿同祖法学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莎;入场理论下V-ing歧义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文晓;硬件描述语言的哲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胡建;字本位理论语法单位及语义句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8 田小红;学生课堂生活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付晓男;创造性思维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胡华南;通向科学理论真理性的道路——源自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研究世纪谈[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4期

2 周云之;;中国逻辑史应坚持科学的对比研究[J];哲学动态;1989年04期

3 杨蕾;新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2003年03期

4 周云之;;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问题——中国逻辑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纪要[J];哲学动态;1981年02期

5 翟锦程;邱娅;;近十年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主要特点与趋势[J];哲学动态;2010年10期

6 王左立;也谈中国逻辑史研究若干问题——与孙中原教授商榷[J];哲学动态;2002年08期

7 曾昭式;;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一种观念[J];哲学动态;2008年05期

8 陈孟麟 ,刘志华;中国逻辑史研究会讨论《墨辩》的逻辑思想[J];哲学研究;1982年11期

9 诸葛殷同;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几点看法[J];哲学研究;1991年11期

10 周云之;第三次全国《墨经》研讨会在合肥召开[J];哲学研究;199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之;;周礼全先生与中国逻辑史研究[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2 王路;;中西逻辑的异同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延寿;;肯定了别人也就肯定了自己——记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94桂林学术讨论会[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4 孙中原;;中国逻辑史研究疑义论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郭桥;;温公颐研究中国逻辑史的原则和方法[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延寿;;我国近20年的名辩、因明研究——从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著作看[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周山;;《易经》与中国的类比逻辑[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8 逸鸥;;《中国逻辑史研究》[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9 张象;;谈温公颐先生的中国逻辑史研究[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10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小宁;因明绝学,亟待抢救[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晴;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茹;周文英中国逻辑史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3 杨红玉;胡适逻辑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6年

4 李牡琼;两汉逻辑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5 祁长见;王充的逻辑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杨飞;温公颐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7 卜卫军;沈有鼎对古代名辩学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宋赛花;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积萍;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3年

10 石文甲;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法称的《正理滴论》[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3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563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