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频率论:古典概率理论转向概率经验解释的标志

发布时间:2017-07-26 20:27

  本文关键词:频率论:古典概率理论转向概率经验解释的标志


  更多相关文章: 古典概率理论 两重性 频率论 经验解释


【摘要】:概率研究包括数学和哲学两方面内容,概率自出现时就有主客两重性,据此概率解释理论可划为认识论的和统计的解释两大类。概率的统计解释也称为经验解释,冯·米塞斯和赖欣巴赫的频率论被视为代表性理论,标志了概率解释理论的经验转向。概率被看成一个无穷集合或者序列的一个客观特性,定义为相对频率的极限。频率解释的优点在于直观性较强,容易被人们接受。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古典概率理论 两重性 频率论 经验解释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Z015)
【分类号】:B814
【正文快照】: 古典概率理论有明确的概率定义,也产生了不少对近现代概率研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不过,古典概率理论并没有被公认为概率的一种解释。之后,伴随着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哲学探讨的深入,概率的解释理论越来越多,其中,20世纪20年代频率论的转向标志了概率的经验解释正式出现,概率研究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丽,蔡乾和;浅谈传统归纳逻辑和现代归纳逻辑[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2 何新明;判决性实验"的非科学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张萍;论亨普尔的科学观[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常立涛;;勃克斯因果陈述逻辑理论评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谭馨雅;熊斌;;从地震预测看归纳逻辑的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吴齐兴;;科恩归纳支持分级理论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王长生;;不同逻辑背景对跆拳道运动员直觉思维效果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钱梦旦;;归纳问题探究[J];才智;2010年27期

9 张峰;;培根归纳法的内核及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莫凡;;现代归纳逻辑的概率逻辑立论基础及前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小建;;寻求因果关系的方法述评[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胡毅敏;;杰弗里的决策逻辑初探[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3 闫坤如;;对技术风险的主体信念度分析[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刘邦凡;;论勃克斯逻辑与科学认知[A];2007年全国哲学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学立;董英东;;我国概率动态认知逻辑研究简况[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邦凡;;论勃克斯逻辑与科学认知[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向东;刘邦凡;;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2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张萍;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6 贺天平;量子力学模态解释及其方法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9 王刚;科学认知规范的理论及其基本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代金宏;会计逻辑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昊;归纳逻辑或然性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达;基于贝叶斯的判别理论及其算法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包磊;马克思的逻辑范畴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彩娟;归纳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麻鹤腾;可能世界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晓;科恩的归纳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哲;法律寻找设证推理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楚安;彭加勒“科学的逻辑”之我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再东;科学逻辑视野下法律证据效用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志敏;归纳决策辩护难题的非帕斯卡解题路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荫林;;关于悖论本质及其研究之应然方向的新见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2期

2 江正云;逻辑思维与偏见之关系略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3 倪荫林;悖论:事物两重性特征的反映[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578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578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