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显示”理论:一个新的解释思路

发布时间:2017-08-12 00:03

  本文关键词:“显示”理论:一个新的解释思路


  更多相关文章: “显示”理论 分类 宗教 类型论 解释思路


【摘要】:"显示"理论是维特根斯坦为解决划界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思想,它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这种思想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对"显示"理论进行分类;二是对"显示"理论进行宗教解释;三是类型论的解释。在分析了这三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三种解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显示"理论的新的解释思路。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关键词】“显示”理论 分类 宗教 类型论 解释思路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项目“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研究”(2014J03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05
【正文快照】: “显示”理论是维特根斯坦为解决划界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思想,它在《逻辑哲学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显示理论的研究是重要的,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划界问题是维特根斯坦整个《逻辑哲学论》的意图所在,而划界问题与“显示”理论是密切相关的,维特根斯坦在划出了“可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贾国恒;;摹状词与专名的关系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习胜;;道德悖论的消解路向——基于逻辑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孙显元;;悖论和道德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王习胜;;国外“道德悖论”研究概要与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沈跃春;悖论与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朱正国;数理哲学发展论略——兼论对文化和教育的意义[J];兵团教育与研究;1992年02期

9 吴倜,张殿清;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田华银;;论逻辑原子主义寻求确定性知识的价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琳;龚启荣;;论罗素的逻辑主义[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翟玉章;杨玲;;现代逻辑和哲学的进步[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王习胜;;论方法论取向的逻辑悖论研究[A];2007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超;伯特兰·罗素和平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栋;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中的语言与实在[D];吉林大学;2012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9 马亮;论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红杰;罗素社会历史观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晓敏;教育学派创生条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熊斌;弗雷格意义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庄丽;悖论,矛盾和辩证法[D];西南大学;2011年

6 黄楚安;彭加勒“科学的逻辑”之我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钱蘅;刑事推定规则功能与结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辜拉克;试论观察及其在侦查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孙晶;论后现代语境下意义理论的转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伟艳;意义理论及其当代走向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F.Barker;王学海;桂起权;;悖论,类型论以及解救悖论的其他方法[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04期

2 S.F.Barker;王学海;桂起权;;悖论,类型论以及解救悖论的其它方法(续)[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06期

3 张奎志;文化类型论[J];求是学刊;1992年05期

4 程娟;汉语实词模糊性显现形式及类型论要[J];汉语学习;1989年04期

5 郑祥福;真理类型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3期

6 钟明立;《说文段注》“义同”字类型论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唐均;;称佛方块单字形音关系类型论[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8 李巍;;关于罗素的类型论和还原公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9 张安民;罗素类型论研究(二)[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陆广智;;个性刻画在创造典型形象中的意义——评高尔基的“典型化”理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海钟;;文化类型论与中国区域文化心理类型解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本文编号:658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658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