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专名指达对象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17-08-16 03:20

  本文关键词:专名指达对象何以可能


  更多相关文章: 涵义 摹状词 严格指示词 因果链条 行动


【摘要】:专名指达对象何以可能,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经典理论都着眼于通过对"专名"本身的界定来寻求这个"可能"的合法性,但是这样的努力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在该问题的探究中引入行动理论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专名与对象之间运用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对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因果链条命名理论的整合。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涵义 摹状词 严格指示词 因果链条 行动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专名理论是当代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的重要课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因果链条命名理论两大流派,两大理论之间争论的焦点在于“专名本身有无涵义”,并分别给予了肯定和否定的回答。虽然双方都有一定的合理依据,但迄今仍然没有在上述基本问题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军;;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构图[J];学术月刊;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王习胜;;道德悖论的消解路向——基于逻辑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康勇;;基于“语言游戏说”的汉语歇后语新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梁义民;罗素关于专名涵义的摹状词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喻敏;;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6 任军;“遵从规则”与“公共检验”的预设及其问题——论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7 王敏;;回归日常生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8 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余军成;;指示词理论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高山;;自然语言中同一性语句的逻辑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超;;科学理论的可比性问题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彦学;;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证据事实认知范式[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张志伟;;维特根斯坦论哲学:《哲学研究》第一部分89—133小节解读[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张立娜;;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区分——专名与谓词[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王习胜;;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先生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杜建国;;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到语境论[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8 刘振;田锋;;最佳解释推理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4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5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萍;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杨莉君;创造教育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姝彦;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9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10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锐;预设的语义和语用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4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荣立武;语言与逻辑——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邵琼宇;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7 张焱;什么是命题——从两种命题处理方案来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卫花;对蒯因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垣;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张明娜;语义悖论消解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张存建;;专名的涵义与指称研究述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2 程本学;;专名意义的两种理论及其融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胡群香;;塞尔和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仇瑛;;专名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反思[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陈吉胜;;专名指达对象何以可能[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范贵云;;可能世界中的专名和摹状词[J];文教资料;2010年03期

7 李章吕;;试析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张佳一;;试析弗雷格专名理论和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区别[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9期

9 王洪月;;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10 周小华;;专名和确定摹状词区分的一个哲学前提[J];哲学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灏;;意义与指称不可兼得——对一种意义理论的批评[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2 张灏;;代罗素反驳唐纳南—论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张安民;;摹状词及其一般性[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静;;“社区建设”的不同涵义[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5 汪凤炎;;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几个问题[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沈关宝;;社区涵义与社区特征[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7 周柏乔;;论表述[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大萍;;中药十八反源流初探[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玉春;;浅议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困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玉春;;浅议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困境[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训建;“以客为中心”的多层涵义[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吴让松 刘卫桥 散琦;中部崛起的涵义、地位与对策研究[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把握科学涵义 提升认知水平[N];张掖日报;2010年

4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 周复多;“城镇体系”和“居民点体系”的不同涵义及其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4年

5 蔡永飞(作者单位:民革中央宣传部);要科学界定发展的涵义[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郭凡 (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老百姓城市”引申出三层涵义[N];南方日报;2007年

7 梁洪学(作者单位:长春税务学院《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及企业家的真正涵义[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蔡长水;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涵义和内容问题[N];天津日报;2004年

9 靳敏;‘餐馆种田’的涵义[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10 陈之泉;人居城市涵义有待升华[N];中国建设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琼;虚构的语言哲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5 卢平;竞和的企业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内向指称意义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谢岚;法律全球化涵义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王冠群;面向政治自由的现实之境[D];吉林大学;2010年

9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罗欢;罗素摹状词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黄勤;摹状词理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D];西南大学;2010年

4 曹雪;基于顺应理论的摹状词指称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鲁家铭;罗素摹状词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佳一;名称描述理论和历史因果理论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郑晨曦;从三大难题看罗素的摹状词理论[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范贵云;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D];苏州大学;2010年

9 谭咏梅;论“教学相长”涵义的历史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宁;俄语中的动植物名词涵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1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681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