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比较研究30年
本文关键词:逻辑比较研究30年
更多相关文章: 墨家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比较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西逻辑比较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经历了继承发展、反思和总结三个阶段,在研究内容、方法、工具和结果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它经历了从注重求同到求同求异并重的研究过程,经历了从主要以传统逻辑为参照到以语言逻辑、数理逻辑等多种现代逻辑思想为参照的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原典资料的挖掘整理及初步比较到对比较逻辑学元理论研究的过程,使中国逻辑史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内容经过肯定、否定、再肯定层层深入的研究更加清楚、纯化。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一方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良好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比较研究中,其内容和元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注重选择恰当的参照系,以促进比较逻辑学的建立和中国逻辑的深入发展。
【作者单位】: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关键词】: 墨家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比较研究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FZX008)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学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逻辑比较研究与其他学术研究一样,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逻辑的研究历程和状况。如今,现代逻辑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诸如时态逻辑、直觉主义逻辑、模糊逻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祥云;比较逻辑的性质、可比性原则及其价值评估刍议[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4年01期
2 杨武金;郭哲;;论中国古代逻辑的基本性质[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张盛彬;;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J];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4 王路;张立娜;;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为什么需要“比较”[J];哲学动态;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明;;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2 张学立;张四化;;比较逻辑学理论初构——从逻辑与文化关系维度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6期
3 张四化;张学立;;再论比较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基于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视角[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杨岗营;;论《九章算术》刘徽注对墨家逻辑的继承与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杨岗营;;观念与创新:中国逻辑研究刍议[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程仲棠;;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续)[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7 郭永良;;试论先秦儒家正名对中国逻辑的贡献及负面影响[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刘利民;;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思想取向[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9 杨岗营;;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逻辑机制与推理程序研究——以“测量术”为例[J];前沿;2010年14期
10 孙中原;中国古代有逻辑论[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中原;;墨家逻辑的产生和作用[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孙中原;;中西逻辑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4 杨岗营;;论《九章算术》刘微注对墨家逻辑的继承与发展[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晴;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志强;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6 宁莉娜;中国近代文化革新视域中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汤军;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中原;中国逻辑研究百年论要[J];东南学术;2001年01期
2 林铭钧,曾祥云;《墨经》疑义辨析[J];学术研究;1995年02期
3 曾祥云;我看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J];哲学研究;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虞愚;;印度逻辑推理与推论式的发展及其贡献[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2 虞愚;;因明的基本规律[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3 杨百顺;;玄奘与因明[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4 苏天辅;;试说中国古代的逻辑[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仲棠;《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导言[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张立娜;;从个体词看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关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孔易人;解决四个技术问题,实现传统逻辑教材的现代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张盛彬;沉重的逻辑话题──答逻辑取代论[J];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5 姚麟园;关于传统逻辑教材中引入现代逻辑公式的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郑文辉;现代界说种种[J];现代哲学;1992年01期
7 袁正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逻辑教学转型──评《关于我国逻辑教学的若干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张桂贞;论逻辑的定义之争[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杜国平;书讯[J];哲学动态;2000年07期
10 郭桥;我国的逻辑教学将走向何处[J];哲学动态;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玉成;;师专中文专业逻辑教学改革研究[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李永铭;;逻辑学的走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杨武金;;论用现代逻辑研究墨家逻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诸葛殷同;;向现代逻辑前进——介绍论文集《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5 张晓光;;关于逻辑学功能定位的思考:兼谈逻辑学与素质教育[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振华;;关于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推理形式有效性判定方法之比较[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靖华;;华沙学派主要逻辑思想概述[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8 张振华;;关于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推理形式有效性判定方法之比较[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9 刘壮虎;;既严密准确,又通俗易懂——评晏成书著《集合论导引》[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10 李先q;;名辩学、逻辑学与符号学[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跃春;现代逻辑学及其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04年
2 马雷;传统逻辑研究要有创新思想[N];光明日报;2003年
3 晋荣东;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杲文川;“周礼全先生追思会”在哲学所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黑龙江大学 宁莉娜;论逻辑方法拐点上的哲学动因[N];光明日报;2007年
6 沈跃春;繁荣和发展逻辑科学[N];安徽日报;2007年
7 ;中国逻辑学:回顾、反省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8 李晚莲;中国逻辑的史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李曼;生意场上的恶习——劝酒[N];光明日报;2003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 冯棉;逻辑科学,将充满活力[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2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志强;佛教逻辑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5 郝清赋;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娄永强;信息流理论的逻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王继学;墨学对晚清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杜国平;“真”的历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彦波;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贺大文;墨家的会话含义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莫日根巴图;批判性思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闫坤如;“存在”概念的逻辑分析[D];武汉大学;2003年
5 熊晓建;“S是P”句式的逻辑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军;弗雷格求真思想的启迪[D];山西大学;2006年
7 张存建;杜威逻辑思想述评[D];西南大学;2009年
8 刘立刚;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5年
9 陈君红;殷海光逻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杨飞;温公颐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1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71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