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

发布时间:2017-09-24 18:35

  本文关键词: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


  更多相关文章: 辩证思维 逻辑必然性 实践 体验


【摘要】: 自近代以来,哲学不断面临着诸多冲击和挑战,哲学家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告着哲学的危机,其实质都是对区别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辩证思维方式的拒斥、反叛和消解。因此,要想证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首先必须证明科学真理的局限性,这样,才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哲学真理存在的必要性,进而才能论证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思辨思维或哲学思维的确定性。根据这一思路,本论文提出了辩证思维确定性的三条证明道路: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一致的证明原则,马克思为辩证法的客观性所提供的实践论证明,以及哲学家主体对形上体验所透显出的生命“气象”之直观,亦即一种基础的明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思辨思维或哲学思维的客观性,从而提供了今天科学主义时代哲学存在的合法性理由。
【关键词】:辩证思维 逻辑必然性 实践 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12.2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导言 哲学的合法性危机7-33
  • 一 科学世界观的影响和冲击9-14
  • 二 对传统形而上学及其同一性思想的反省和批判14-19
  • 三 来自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摧毁与解构19-33
  • 第一章 哲学真理与科学真理的区分33-63
  • 一 从思维方式上看38-50
  • (一) 抽象的同一性与具体的普遍性42-43
  • (二) 思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43-45
  • (三) 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二者区分的关键45-50
  • 二 从知识的确定性上看50-55
  • (一) 形式的确真性与思想内容的客观性50-52
  • (二) 有限的知识与无限的关于“绝对”的知识52-55
  • 三 从检验的标准上看55-63
  • 第二章 历史与逻辑一致的原则63-109
  • 一 从幻相的逻辑到思辨逻辑64-78
  • (一) 柏拉图——发现真理的至上方法65-66
  • (二) 康德——幻相的逻辑66-72
  • (三) 黑格尔——思辨逻辑72-78
  • 二 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逻辑和真理78-102
  • (一) 思想对客观性的态度78-82
  • (二) 思想内容的客观性82-91
  • (三) 全体的自由性与各个环节的必然性的统一91-96
  • (四) 思想范畴进展的逻辑必然性96-99
  • (五) 思想内容的矛盾性99-102
  • 三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102-109
  • 第三章 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论证明109-150
  • 一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进程真实地改变了现代世界的政治版图116-123
  • (一) 从马克思哲学自身的发展看118-120
  • (二)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看120-122
  • (三)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看122-123
  • 二作为一种世俗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是不可超越的123-132
  • 三后现代语境下马克思的幽灵再现132-150
  • (一) 马克思是不会逝去的幽灵133-139
  • (二)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139-143
  • (三) 重建马克思“总体性”的元叙事143-150
  • 第四章 体验的明证性150-205
  • 一体验区别于经验157-163
  • 二体验的身体性163-175
  • 三经验与超验区分的模糊性175-183
  • (一) 经验与超验的区分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教条175-177
  • (二) 经验的辩证结构177-180
  • (三) 经验与超验的融合180-183
  • 四形上“气象”之直观183-205
  • (一) 超验之“象”185-187
  • (二) 本体之“气”187-191
  • (三) 生命“气象”的彰显和投射191-205
  • 结语:哲学是无尽的探索205-212
  • 参考文献212-236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36-237
  • 论文摘要(中文)237-242
  • 论文摘要(英文)242-2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敦华;中西形而上学的有无之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王天成;;象、概念与概念思维[J];博览群书;2006年02期

3 孙利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J];长白学刊;1993年01期

4 仰海峰;青年马克思人学现象学的哲学建构——《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解读[J];长白学刊;2001年01期

5 孙利天;21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6 孙利天;哲学体系的自身区分及其循环论证[J];长白学刊;2002年04期

7 贺来;马克思哲学与“人”的理解原则的根本变革[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8 王天成;感知、想象力与本质直观[J];长白学刊;2003年01期

9 王天成;西方辩证法与中国哲学精神的理论交汇点[J];长白学刊;1995年03期

10 张一兵;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与社会唯物主义——《神圣家族》的哲学解读[J];长白学刊;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今杰;哲学的改造—阿佩尔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晓亮;身体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2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912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