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大学生对条件命题规则的归纳

发布时间:2017-09-26 20:1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对条件命题规则的归纳


  更多相关文章: 归纳推理 2-4-6任务 选择任务 假设产生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纳,但是我们对归纳的本质并不了解。在以往的研究中,相关的方面研究有华生的三数字规则发现任务研究和华生的四卡片任务研究。在华生的三数字规则任务发现任务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新数据的基础上现存的假设是如何修改的而不是刚开始的假设是如何形成的,而华生的四卡片任务研究开创了对充分条件命题规则假设检验的研究。本文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考察大学生对条件命题规则的归纳。实验1考察大学生在未给出条件关系术语时对所给出的36张卡片的规则的归纳,实验2考察大学生在给出条件关系术语时对36张卡片的归纳,实验3考察大学生根据36张卡片的规则对四种语义关系的逻辑表达进行判断的情况。实验表明,大多数的被试在规则归纳任务中只能归纳出2-3个规则,并且大学生在给出和未给出条件关系术语提示时其回答有明显的不同。在充分条件语义关系的四种逻辑表达判断任务上,被试回答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 实验1结果表明,在没有给出条件命题术语的情况下,被试一般不能归纳出外显的条件命题规则,而是做出某种对应关系规则的归纳。在被试做出的对应关系规则的回答中,多数被试能够做出由字母到数字对应关系的正确回答,少数被试能够做出由数字到字母对应关系的正确回答,而在被试所有回答中仅有少数回答是正确的。 实验2结果表明,在给出条件命题术语的情况下,被试回答中条件命题规则的回答比例是非常高的,其中正确回答的比例达到40%,但其中多数回答是错误的。对两个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两个实验结果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两个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多数被试能列出正确的规则,但是在被试列出的所有规则中多数规则是错误的,只有少数规则是正确的。正确回答中肯定规则的比例明显大于否定规则的比例,这是因为肯定规则中的特征都是出现的,容易知觉到,而否定规则中涉及的特征不出现,是缺失的,难以知觉到。回答中确定规则的比例明显大于不确定规则的比例。这是因为确定规则中的特征关系是一种特征对另一种特征的关系,容易知觉到,而不确定规则中的特征关系是一种特征对多种特征的关系,要考虑对应的多种情况,难以知觉到。实验1结果还表明,大学生对实际的事实规则发现成绩好,而对假设的条件命题规则发现成绩差。实验3结果表明,被试在四种逻辑命题判断任务上的表现无明显差异,止确率都菲常高,这表明人们的规则发现直接受现实事实的影响,容易形成事实规则,而不是形成更为一般的虚拟假设命题。 总的来说,前两个实验探讨了有无提示语对条件命题归纳的影响,最后一个实验从四种逻辑规则判断任务上成绩的差别揭示了大学生对条件命题归纳的一般因素
【关键词】:归纳推理 2-4-6任务 选择任务 假设产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1-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23
  • 1.1 华生的三数字规则发现任务研究11-13
  • 1.2 华生的四卡片任务研究13-15
  • 1.3 假设产生的主要研究成果15-16
  • 1.3.1 人们生成相对较少的假设15
  • 1.3.2 人们倾向于生成那些先验概率较高的假设15-16
  • 1.3.3 假设产生的数量受到工作记忆限制的影响16
  • 1.3.4 人们在时间压力下会产生较少的假设16
  • 1.4 假设产生的一般模式16-19
  • 1.5 假设产生研究现状19-23
  • 第2章 问题提出23-25
  • 第3章 实验125-31
  • 3.1 方法25-28
  • 3.1.1 被试25
  • 3.1.2 实验材料25-27
  • 3.1.3 设计与施测程序27-28
  • 3.2 结果和分析28-31
  • 第4章 实验231-35
  • 4.1 方法31-32
  • 4.1.1 被试31
  • 4.1.2 材料31
  • 4.1.3 设计与施测程序31-32
  • 4.2 结果和分析32-35
  • 第5章 实验335-39
  • 5.1 方法35-36
  • 5.1.1 被试35
  • 5.1.2 实验材料35-36
  • 5.1.3 设计和实验程序36
  • 5.2 结果与分析36-39
  • 第6章 讨论39-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明;邓汉深;李俊杰;李利;范梦;;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自动激活[J];心理学报;2011年07期

2 张媛;刘登攀;游旭群;;类别关系判断中空间信息的内隐学习[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3 李小健;王文娜;李晓倩;;同音字族内的听觉通道词频效应与同音字表征的激活[J];心理学报;2011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江;陈安涛;杨红升;张庆林;罗跃嘉;;关于条件推理的ERP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袁旦;张智君;;预览时间对颜色判断任务下客体文件存储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何清华;李鹤;蒋挺;董奇;;数字空间表征的特性及可塑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邱江;张庆林;;双陈述任务下演绎推理的错觉再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涛;杨亦鸣;赵仑;;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认知的ERP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伟志;梁宁建;高旭辰;;中国大学生第二语言知识的心理表征特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涛;杨亦鸣;赵仑;;现代汉语名动分离的时-空特征分析[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罗雪莹;;多义词对熟练中-英双语者的心理表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马振玲;彭聃龄;丁国盛;卢春明;张旭辉;;发展性口吃者言语听知觉功能的神经基础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邴倩;苏霞;王美芳;;能力概念的发展与成就动机[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晓颂;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N];财会信报;2005年

2 ;并非一帆风顺[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CA公司eTrust品牌市场拓展经理 Peiyin Pai;理顺安全部署[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李亦菲;自适应学习对启发式的超越[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曾翌 编译;直觉能反映可靠记忆?[N];科技日报;2009年

6 宫火良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对述情障碍:情绪信息加工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武秋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机制研究揭示快速识别文字如何发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哲;面孔识别的特异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燕;会计职业判断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3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任国防;视觉表象表征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尹华站;视觉短时距加工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李富洪;归纳推理的假设过程及其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张锋;时序知觉的重复启动效应[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仕云;飞行员动态空间表征建构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泽志;大学生对条件命题规则的归纳[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徐辉;情绪对风险决策和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好川;编码阶段加工方式对提取阶段前额叶新旧效应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贾丹丹;汉语语句中情绪韵律与语义预期违反加工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傅成;记忆的适应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蕾;不同认知任务和刺激呈现方式调节表情面孔加工的ERP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昱;自我识别加工优势的注意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雁;汉字形、音、义加工的大脑两半球相互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石磊;动词和图片加工时间重叠度对动词方向表征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海岩;认知方式、刺激呈现方式及任务广度对工作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5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925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