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主义还是精英民主:新加坡政治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23:20
本文关键词:权威主义还是精英民主:新加坡政治发展研究
【摘要】:新加坡由于其经济发展速度和政治廉洁程度而备受世界关注,发展的原因也备受争议。它1965年实现独立,到现在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现代化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当下,学术界对新加坡的研究已经超出了经济发展的范畴,转向了对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和政治发展模式的讨论。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认定新加坡是权威主义国家,它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速度都是受权威主义的影响。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新加坡的一党制、李光耀的个人巨大作用以及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文化等。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既然新加坡的模式不符合西方的民主标准,它当然应被划归到权威主义的行列。同时,学界也存在另一种不同的主张,认为新加坡属于民主政治,这种民主是有别于西方的,它是一党长期执政,但不是一党制;它受李光耀巨大个人作用的影响,但他不是专断的个人绝对权威,而是精英人物的代表,受制度和法律的约束;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多元动态治理的形成、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多都使得民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参与的途径逐渐增多,民主性增强。同时,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共同体主义观念也保证了新加坡的自由不是无限的自由,新加坡的竞争不是无限的竞争,而是一种“有限竞争”、“有限民主”,还有人称之为“托管式民主”。 本论文应用历史制度主义的方法论对新加坡的政治发展模式进行了考察,引入了四个考察变量,即:外部压力、内部冲突、观念引导和精英作用。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模式或是道路的选择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制度的形成及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决定其发展走向民主或非民主的是外部环境的压力、内部的冲突、新的理念引进和精英的引导四个方面。新加坡的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符合西方路径的民主国家。新加坡的政治发展模式是和自身地理位置、历史传统、民族文化等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和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外部压力、经济发展转型的内部动力、西方法治理念和东方仁治传统相互融合下的观念的引导以及人民行动党为代表的精英人物的推动四个方面因素的交互影响,走向了精英民主政治的道路。我认为新加坡不是权威主义国家,而是精英民主国家。原因在于:第一,学术界对民主与非民主的划分中,将绝对极权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划在了非民主国家的行列,而把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和有限民主划分在了民主国家行列,这也是政治学理论中得到普遍赞同的划分方法。而新加坡是有限民主,既存在权力自上而下的运行,也存在自下而上的运行,且民众参与政治的渠道除了政党还有别的,所以不能划分到权威主义国家行列。第二,在新加坡,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关系是开放的、动态的、流动的。既有精英内部的流动,即精英与精英之间的流动,也有精英的外部流动,即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流动。民众通过合理的途径有可能转变为精英,进入精英群体。精英如果不能保持在本领域的优势地位与作用,将会被淘汰出精英群体,成为大众中的一员。精英与大众之间存在循环流动。第三,在新加坡,精英与大众之间是一种利益代表关系,精英代表大众利益进行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而民众的利益诉求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与回应。而实行权威主义的国家,精英和大众之间往往是一种利益代替关系,精英完全代替了民众的利益和表达诉求的权利。总之,,绝对不能以西方判定民主非民主的标准来衡量新加坡的政治发展,而要从新加坡特殊的发展历史、先进——落后的二元发展环境以及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内二元结构等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做出的判断才是科学合理,才是有说服力的。综合分析,新加坡的政治发展属于精英民主政治,学术界所讲的“有限民主”和“托管式民主”从本质上讲都是精英民主政治,即民众通过民主的方式选出最优秀的精英进行统治。 本论文首先对权威主义和精英民主进行了比较分析,二者有着很多的相同和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民主与非民主的本质区别、精英流动性与封闭性的区别、精英与大众利益代表和利益代替的区别等,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权威的精英人物发挥作用有没有一种民主制度的制约、监督和保障。接着以典型的权威主义国家韩国(1960-1979年)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指出了权威主义向精英民主政治转型的必然性。其次,通过应用历史制度主义的方法论,考察了新加坡政治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形成自身发展模式的四个方面因素,即: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和英国撤军带来的外部压力;政治经济发展诉求与本身地小人少、自然资源的极度匮乏之间的冲突;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下形成的鱼尾狮智慧的引导;各行各业精英人物的强力推动。在这四个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新加坡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精英民主政治结构。再次,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考察了新加坡的精英民主政治结构,主要是从制度基础、法治基础、政治行为主体、信仰与价值观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制度基础主要考察了新加坡的国会和政党制度;法制基础主要侧重论述新加坡法律体系的形成;政治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信仰与价值观方面主要是从新加坡的精英教育着眼进行的考察。最后,对新加坡的精英民主政治进行了评价和展望。我认为,新加坡的精英民主政治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好的制度,形成了合适的文化土壤,培养了新生代的领导人及越来越多理性的公民。同时,在后李光耀时代,论文分别考察了吴作栋和李显龙时期的新加坡政治,认为根据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理论,这种既定的精英民主政治发展模式也不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新加坡的精英民主政治固然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它以自身的成功向世界表明,民主政治不仅仅有西方国家一种模式,西方的民主标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地区,既充分反映和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又形成了完善的制约和纠错机制,精英民主政治发挥了最大的效能,值得进一步关注。 通过理论上的分析比较和对新加坡政治发展模式成因、结构的考察,可以判定新加坡的政治发展属于精英民主,而不是权威主义。论文的结论意在探讨一种不同于西方标准的民主模式,即立足于实现并实际实现了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在大多数人的意愿得不到满足时有一种纠错机制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才是民主政治的本质。
【关键词】:新加坡 权威 精英 民主 精英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导论13-29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13-15
- 一、 问题的提出13-14
- 二、 研究背景14-15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本论文的价值15-25
- 一、 新加坡是人民行动党一党制下的非民主国家16-19
- 二、 新加坡是李光耀影响下的权威主义国家19-20
- 三、 新加坡价值观中融合了东西方文化20-22
- 四、 新加坡的治理、制度、法治的民主性22-24
- 五、 本论文的价值24-2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25-29
- 一、 规范与经验研究相结合26
- 二、 历史制度主义26-29
- 第二章 权威主义与精英民主之辨析29-66
- 第一节 权威主义与精英民主相关概念29-41
- 一、 权威主义29-35
- 二、 精英民主35-41
- 第二节 权威主义政治的特征及案例分析41-48
- 一、 权威主义政治的产生41-43
- 二、 权威主义政治的特征43-45
- 三、 权威主义案例分析:1960 年代的韩国政治45-47
- 四、 权威主义政治转向精英民主的趋向性47-48
- 第三节 精英民主理论48-55
- 一、 精英民主论的产生背景和理论渊源48-50
- 二、 逻辑起点:精英与大众的二分结构50-52
- 三、 韦伯、熊彼特的精英民主论52-54
- 四、 对精英民主论的褒贬54-55
- 第四节 权威主义与精英民主之异同55-66
- 一、 民主与非民主的本质区别56-59
- 二、 精英流动的封闭性与开放性59-61
- 三、 精英与大众的关系61-63
- 四、 权力合法性基础63-66
- 第三章 新加坡精英民主政治的形成66-92
- 第一节 外部压力:脱离马来西亚与英国撤军66-71
- 一、 英国殖民统治结束与自治政府的成立67-68
- 二、 从自治、脱离马来西亚到英国撤军68-70
- 三、 国际民主化浪潮的冲击70-71
- 第二节 内部冲突:国家发展方向的抉择71-80
- 一、 从自治邦、新马合并到独立政府72-75
- 二、 人民行动党的两次分裂75-77
- 三、 关键节点:1963——1968 年的新加坡77-80
- 第三节 观念引导:东西方价值理念的冲突与融合80-87
- 一、 人情与法治之间取长补短81-83
- 二、 家长制与政党制之间优势互补83-86
- 三、 道德权威与合法领袖的相得益彰86-87
- 第四节 精英推动:统治精英、权力精英与社会精英87-92
- 一、 上层的统治精英87-89
- 二、 各领域掌权的权力精英89-90
- 三、 有一技之长的社会精英90-92
- 第四章 新加坡精英民主政治的结构92-116
- 第一节 制度基础:新加坡的国会与政党制度92-98
- 一、 新加坡国会92-94
- 二、 新加坡的政党制度94-96
- 三、 小结:新加坡制度建设96-98
- 第二节 法治基础:新加坡的法律体系98-105
- 一、 新加坡独具特色法治体系的形成98-100
- 二、 新加坡法治模式的特点100-103
- 三、 新加坡依法治国的成功经验103-105
- 第三节 政治行为体:政党及其他社会组织105-109
- 一、 新加坡的政党106-107
- 二、 社会团体:以人民协会和全国总工会为例107-108
- 三、 公民社会及其他108-109
- 第四节 信仰与价值观:新加坡的精英教育109-116
- 一、 亚洲价值观109-110
- 二、 教育体制110-113
- 三、 双语教育113-114
- 四、 职业教育114-116
- 第五章 新加坡精英民主政治的评价及展望116-132
- 第一节 新加坡精英民主政治的可持续性116-122
- 一、 新加坡的“好政府”与“好制度”116-119
- 二、 新加坡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119-121
- 三、 “新生代”新加坡领导人和公民121-122
- 第二节 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122-128
- 一、 吴作栋时期的延续与创新123-124
- 二、 李显龙时期的重塑新加坡124-127
- 三、 未来的调整与适应127-128
- 第三节 精英民主政治的特殊性与普遍性128-132
- 一、 新加坡精英民主政治的特殊性129-130
- 二、 精英民主政治的普遍性130-132
- 结论132-134
- 参考文献134-146
- 一、 中文参考文献134-144
- 二、 英文参考文献144-146
- 后记146-1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元礼;张超鑫;;新加坡政府执行力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赵连中;透视新加坡“柔性一党优位制”——兼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路径[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3 赵晨;新加坡的反腐败斗争[J];亚太研究;1994年01期
4 李路曲;试析新加坡政治的特色——兼与韩国、台湾、香港比较[J];当代亚太;1996年06期
5 侯松岭;冷战后中国与新加坡关系的发展[J];当代亚太;2000年07期
6 庄礼伟;“好政府”模式及其社会效应[J];当代亚太;2001年10期
7 王亚群;人民协会──连接新加坡政府与人民的桥梁[J];当代亚太;1998年05期
8 赵大生;新加坡精英治国论的实践[J];东南亚纵横;2002年05期
9 吕元礼;新加坡“家庭为根”的共同价值观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2年06期
10 孙景峰;中国学术界对新加坡研究硕果累累[J];东南亚纵横;200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明;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9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6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