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传统管理理念的挑战与创新
本文关键词:论微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传统管理理念的挑战与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管理理念 行政主导型 以生为本 管理理念创新
【摘要】:高校行政主导型的传统团学工作管理理念与模式,不仅有碍于目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和协调开展,而且有碍于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创新当前大学生的传统管理理念,已成为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条件下,切实将"民主、法制、柔性和服务"充实到学生管理理念当中,着力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多样性,实现"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管理与服务"之间内在的协调与平衡,保持一种相互关系间的合理张力与平衡,是创新学生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大众化教育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后信息技术革命牵手微媒体时代向我们走来,今天的高校学生已经拥有与管理者对等的信息来源和发布途径,这将催生和促使大学校园的深刻变化。在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构成、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日趋个性化、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惠民;依法治校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璐璐;;高校学生管理纠纷解决方式探求[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李霞;;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3 黄震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工作创新[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4 胡显莉;;从法治视角谈高校学生与学校纠纷及预防[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5 杨福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应对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8期
6 尹晓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研究[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7 陈莹;;论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2期
8 张冉;申素平;;台湾地区大学生救济权利的最新突破:第684号大法官解释评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2期
9 徐家庆;;“减压式转学”:超越现有退学制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01期
10 程斯辉;黄俭;;试析依法治校的基本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冰;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超;我国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进华;行政正当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舒;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马海红;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振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宋德强;论公立高校对学生管理行为的控制[D];苏州大学;2005年
7 肖平;高校管理中学生权利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李春光;权力与权利之间[D];清华大学;2005年
9 刘最跃;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设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路娟;公立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明军;;高校学生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9期
2 蔡明伦;;以生为本: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林小艳;;在高校建构“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5期
4 陈厚丰,蔡香宜;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微观约束条件及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敏,姚信;“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现实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张永红;;试论以生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5期
7 陈忆育;;关于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水平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Z1期
8 马俊杰;文书锋;黄文彬;;论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01期
9 张秉本;张文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服务意识[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10 官小燕;;关于高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丛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生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张玲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贵卯;;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和谐校园建设[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4 柯本忠;;浅议大学生的责任感[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赵居礼;张科海;;试论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理念的转变[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发展中的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勇;;学生管理要始终渗透一个“情”字[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欧阳斯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保卫工作理念[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兰兰 吴达武;以生为本打造“杏林”文化特色[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朱崇实;坚持个性化和以生为本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通讯员 高原;济南信息工程学校: 以生为本建和谐校园[N];济南日报;2011年
4 王玉娟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高校安全管理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何祥林;构建和谐高校:大学思政新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宋艳刚;建筑教学的“场效应”模式[N];光明日报;2008年
7 吴广 汪伟;天津美院本科教学建设显成效[N];天津日报;2005年
8 长春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德江;实施质量工程应注重的若干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西昌学院院长 夏明忠;风好正是扬帆时[N];凉山日报(汉);2007年
10 记者 李沙青;云南国土资源学院首创“创业实践训练营”[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戴聚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以生为本”的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左慧琴;“以生为本”视角下的高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莹;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程文;大学生“宅”现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国华;高校发展性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星平;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卫炜;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探析[D];兰州大学;2007年
9 彭茂;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谢青;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4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15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