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昆明市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研究 出处:《云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城乡的空间资源十分有限,每一步规划,没有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最广泛的参与,规划可能会因为缺乏客观、科学的因素而变成“负规划”,进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而在城乡规划领域引入公众参与是必须的。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广聚民意,广纳民智,达成共识,从而保障城乡规划决策的合法、合理和科学。在城乡规划领域引入公众参与进行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乡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实质上是在政府主导的多元治理模式下,通过规划师、公众、各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等公众之间进行的系统的、不断的相互沟通、协商配合的基础上,寻求城乡利益最大化的、建设美好城市的过程。昆明市自2004年推行阳光规划以来,先后建立起了信息公开制度、规划公示制度、规划听证会制度等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经过十余年间的努力,昆明市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已初步形成体系。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实践的分析表明,现阶段昆明市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还停留在象征性参与的阶段,不论是在参与的深度、广度还是参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制度保障来看,都处在较初级的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制度。针对昆明市在城乡规划公共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昆明市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对策:公众参与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规划师从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更需要政府从制度上进行公众参与程序和内容设计,也需要公众从认识上提高参与的水平和能力。重在探究适合昆明城市建设发展的公众参与机制。
[Abstract]:The spatial resource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very limited. Every step of planning, without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and the most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may become a negative planning because of the lack of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factors, resulting in huge waste of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field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By introducing the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wide public opinion, inviting their wisdom, to reach a consensu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ecision is lawful,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The introduc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in the field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a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Urban planning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is essentially in the pluralistic governance model of government led by the public, planners, and each interest group, non system betwee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the public continu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ith consul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ocess of seeking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the beautiful cit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nshine plan in 2004, Kunming has established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such a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planning publicity system, planning hearing system and so on.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efforts,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Kunming has initially formed a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of Kunming city showed that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t this stage in Kunming city still remain in the symbolic participation stage, whether in the depth, breadth and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guarantee, is at a primary stage, th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echanism and the syst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Kunm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city of Kunm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Not only do planners need to innovate in terms of working methods, but also from the syst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rocedures and content design, as well as the public's awareness and participation level.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Kunming.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D6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爱爱;张磊;;论中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J];能源与节能;2011年03期
2 李凯胜;;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思考[J];能源与节能;2014年02期
3 李祥;浅谈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当代建设;2003年03期
4 ;公众参与规划需制度保障[J];广西城镇建设;2004年04期
5 何波,刘利;重庆:总规修编中公众参与的实践[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6期
6 高健;欧洲七国:公众参与现状与趋势[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6期
7 孙炳红;“阳光规划”的实践与探索[J];规划师;2005年04期
8 王登嵘;;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规划公众参与体系[J];规划师;2006年05期
9 刘婧;;公众参与的起源及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发展[J];四川建筑;2007年01期
10 秦小茅;;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浅谈[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世光;;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出路[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中建;冯倩倩;;公众参与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机理探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军辉;张旭;;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魏素芳;檀翠玲;程丹丹;张维;;浅谈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5 沈忻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新特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冯现学;;对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探索——深圳市龙岗“顾问规划师制度”的构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惊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任清娟;;浅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艳芳;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限性[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周雁凌 张金智;山东将制订环保公众参与办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郑彦;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重视公众参与[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凌锋;选择了法治就无法回避“公众参与”[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就是集思广益[N];广东建设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应贯穿规划的每个环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领域不断拓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汤璇;公众参与的终极目标:共同决策[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徐晓敬;公众参与环保 沈阳《办法》出台[N];友报;2006年
10 湖南省环保局 余涛;公众参与是深化环境执法的重要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琳琳;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权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认知、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春雷;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谢远学;中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杨秋波;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卫;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D];武汉大学;2010年
8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津;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万静华;贵阳市城管执法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娜;多元目标下新型乡村社区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苏宁;新媒体时代环境传播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吴凤;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权的法律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端;基于善治理念下电子治理与公众参与互动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黎莉;中小学教育乱象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丁宁;公众参与对公共项目决策过程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李进;新时期公众参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沙丽娜;当代艺术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47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347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