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婚姻文化理念辨析与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婚姻文化理念辨析与问题研究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理念在进入婚姻领域之后,就形成了现代婚姻理念。不过,婚姻有其特殊性,无论是传统婚姻还是现代婚姻,其最突出的特点都是"生育",这一特点赋予了婚姻以"社会性"。现代婚姻文化的关键,在于维持以"自由"为代表的个人权利和以"生育"为代表的社会义务之间的平衡。与传统婚姻文化相比,当前中国婚姻文化还远未成熟,在"生育"、"个性"、"性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个人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创建相关婚姻支撑体系。
[Abstract]:The modern cultural concept, represented by freedom and equality,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has formed the concept of modern marriage after entering the field of marriage. However, marriage has its particularity, whether it is traditional marriage or modern marriage. Its most prominent feature is "fertility", which endows marriage with "sociality". The key of modern marriage culture. It lies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between individual rights represented by "freedom" and social obligations represented by "fertilit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rriage culture, the present Chinese marriage culture is far from mature and is in "fertility". "Personality", "sexual accomplishment" and other aspects all exist many problems, an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on the one hand need individual efforts, on the other hand, need to establish the relevant marriage support system.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代文化研究所;
【基金】: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上重点课题课题“文化视野中的伦理批评”(12A00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项目“现代英语诗歌“自由形式”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兼论“形式变革”与“文化创新””(GD13CWW05)
【分类号】:C913.1
【正文快照】: 所谓现代婚姻,是相对于传统婚姻模式而言的。中国传统婚姻在各方面均具有十分严格的规范,而中国现代婚姻正是在对这些规范的逐步解构之中形成的,例如在对传统婚姻的基本理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解构之后,就形成了“自由恋爱、平等结合”的现代婚姻理念。在解构中国传统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曲嫒娣;;从打工族“搭伙夫妻”看现代婚姻观念转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陈丛兰;;《礼记》婚姻伦理之二重目的观论略[J];船山学刊;2010年04期
3 卢敏;;浅谈新时期中国性解放与社会规范的变更[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4 张小路;袁亚愚;;现代婚姻与家庭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疑点及其解释——与袁亚愚教授对话[J];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04期
5 李学斌;现代婚姻伦理文化的变迁与重构[J];淄博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6 程灶火;刘健;潭林湘;;个性、婚姻动因与婚姻质量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7 程灶火;谭林湘;赵勇;周岱;苏艳华;;夫妻个性组合与婚姻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搭伙夫妻:是孤独寂寞还是性压抑——与30对打工族“搭伙夫妻”面对面[J];伴侣(B版);2007年05期
2 肖雪慧;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J];道德与文明;1998年01期
3 武秀英;;对“试婚”同居的道德评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杜玉凤,李宇彤 ,何雪娟;婚姻质量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5 新山;婚嫁格局变动与乡村发展——以康村通婚圈为例[J];人口学刊;2000年01期
6 谭林湘,程灶火;夫妻个性特征和婚姻动因与婚姻质量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5期
7 王玲,叶明志,赵耕源,梁超莲;653对中年夫妻婚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3期
8 李伟,程灶火,王湘,魏传华;婚姻质量与个性、婚姻动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9 程灶火,谭林湘,杨英,林晓虹,周岱,蒋小娟,苏艳华,赵勇,尉迟西翎;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曾文星;婚姻心理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良;;你是哪一类型的好伴侣?[J];健康天地;2003年18期
2 邹顺康;;对“试婚”现象的道德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0期
3 ;守牢婚姻这支“长线股”[J];精品(健康);2007年07期
4 本刊编辑部;白开水;;幸福宝典 灰色地带:亚婚姻, 游走在离与不离之间[J];鹃花;2008年08期
5 陈品;罗定权;;婚姻里做个聪明女人[J];医药保健杂志;2009年08期
6 本刊编辑部;Jessie Hoo;;“脱光”了再说[J];科学健身(健尚);2010年11期
7 张倩;;80后:人人都是离婚狂[J];半月选读;2010年23期
8 容小兴;;爱情“兵法”[J];科学之友;1998年03期
9 吉页;;情伤站台[J];现代健康人;2002年05期
10 王素玫;湘婷;;念在曾相拥 何不一笑泯恩仇[J];现代保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敏;;性心理健康与婚姻“性福”的探讨[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彭贵珍;;略论近代中国城市居民婚姻观念的变迁及其影响[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俊霞;;女人如何不落伍[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郑锡琛;户红卫;;谈谈老年人再婚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茂书;;老年人的爱情·婚姻[A];全国首次省级老年学学会工作座谈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邸晓兰;;如何面对第三者[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7 樊雅丽;;沟通与和谐——性在婚姻中的伦理探究[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学昌;董建波;;社会心理与社会转型:江浙沪乡村婚姻观念变迁调查[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锡琛;户红卫;;谈谈老年人再婚问题[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岑国桢;;高学历青年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鸿泽 刘瀚之;单身报告:我快乐 但不拒绝婚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开珍;爱巢里的心理偏差[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马婧婧;恐婚男女:反“恐”大行动[N];就业时报;2006年
4 麦客;择财而嫁要不得[N];上海金融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贺白丹;婚姻应是灵魂净化之地[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马全祥 郝冬 采写;本期话题:如何看待“老夫少妻”现象?[N];北京社会报;2006年
7 实习记者 刘超 吴铭;现代都市中的“麻辣婆媳”[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8 刘雨;母亲怎样克服“恋子情结”[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9 刘晴;老年夫妇如何应对“婚姻疲劳”[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方华;“独一代”离婚成因剖析[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闫玉;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与合理导向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涛;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彩清;婚姻、家庭、生育与妇女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金锋;婚丧仪礼变迁与家庭功能构建[D];兰州大学;2007年
2 崔文婷;民国时期山西省阳泉地区民众婚姻生活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李常枫;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和谐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琼;乡村治理背景下的村民婚姻生活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若实;黑媳妇的婚姻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丽;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生活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方;中国80后婚恋价值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庾泳;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曾汉君;深圳女外来工婚恋观嬗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冰;西安软件工程师婚姻满意度与婚姻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9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37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