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法治视角下的司法预算独立性改革
本文关键词:财政法治视角下的司法预算独立性改革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我国目前的司法预算内嵌于政府预算中,使得政府掌握了法院的"钱袋子",进而通过掌握司法财权影响了司法事权的行使,产生了司法地方化的弊端。司法预算的改革不仅要遵循司法运行之规律,也要符合现代财政法治理念。司法财权与司法事权应当相匹配,司法财权的支出具有自我扩张属性因而不宜粗暴地采用谦抑性原则加以限制,司法财权的保障主体应当有合理的设置。要构建符合现代财政法治理念与司法规律的司法预算体系,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预算使之外置于政府预算,防止行政权干预司法财权,设立涵盖司法预算与政府预算的公共预算概念,司法预算由中央、省级政府分别保障,同时司法经费支出应当向下倾斜,重点保障一线办案法院的财权支出。
[Abstract]:Because the current judicial budget of our country is embedded in the government budget, the government has grasped the "money bag" of the court, and then has influenced the exercise of the judicial power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judicial financial power. The reform of judicial budget should not only follow the law of judicial operation, but also conform to the modern concept of fiscal rule of law. Judicial financial power and judicial power should be matched. The expenditure of judicial financial power has the attribute of self-expansion, so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modesty to restrict it. The guarantee subject of judicial financial power should be set up reasonably. In order to build a judicial budget system which conforms to the modern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of finance and the law of justice,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judicial budge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placed outside the government budget. To prevent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from interfering with the judicial financial power, and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public budget covering the judicial budget and the government budget, the judicial budget is guaranteed by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expenditure of the judicial funds should be inclined downward. Focus on safeguarding the financial rights of the court of the front-line case-handling expendi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改革及其法治化进程研究”(13AFX005) 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项目
【分类号】:D922.2
【正文快照】: 目前我国司法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法学界对司法预算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司法实践,使财政法治的建设中缺失了重要的一环,无法对司法改革提供有效的预算法治支持。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财政法治的视角,以司法财权与司法事权的匹配性为切入点,论证司法改革中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帅;;论财税法对权威化治理的支持性参与功能[J];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05期
2 李帅;;经济法治中的权威决断:诠释、问题、检讨——以卡尔·施密特法学思维三种方法为视角[J];经济法学评论;2015年02期
3 李帅;;论执行案件中法院职权主义破产启动程序的构建[J];法律适用;2015年11期
4 李帅;;司法改革中“央—省”二阶独立司法预算的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5 江国华;;论司法改革的五个前提性问题[J];政治与法律;2015年03期
6 杨清望;;司法权中央事权化:法理内涵与政法语境的混同[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01期
7 朱大旗;;迈向公共财政:《预算法修正案(二次审议稿)》之评议[J];中国法学;2013年05期
8 刘宪权;;克减冤假错案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J];法学;2013年05期
9 王惠;;再论税法谦抑性——兼论税权谦抑与结构性减税[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10 朱大旗;危浪平;;司法预算制度应以司法公正为基石[J];法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远石;;中国分配问题的法治思考:制度与逻辑之维[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2 谢捷;;预算救济视域的延展——法律责任的契合[J];税收经济研究;2016年06期
3 张梁;;省统管及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设置中的宪法问题[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4 江丽敏;;从证据角度看刑事错案的成因及预防[J];时代金融;2016年35期
5 张梁;;司法体制改革的合宪性问题研究——以省统管和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制度设计为中心[J];河北法学;2017年01期
6 张元华;;论执行移送破产程序的激励性引导与规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7 朱大旗;李帅;;法治视野下的司法预算模式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10期
8 张权威;;检察机关防止冤假错案途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23期
9 王广辉;;司法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的法律反思[J];法商研究;2016年05期
10 杨全社;李林君;王海南;;北京市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事权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年5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大旗;李帅;;纳税人诚信推定权的解析、溯源与构建——兼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罗爱武;;亨廷顿和维巴的政治参与观比较[J];行政论坛;2015年04期
3 王旭;;宪法商谈论[J];人大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4 蒋太仁;周家开;尹振中;梁慧;;“由执入破”的必要性与现阶段的实现方式[J];法制与经济;2015年01期
5 姚莉;;法院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5期
6 于浩;;共和国法治建构中的国家主义立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5期
7 陈胜强;;政治决断掩盖了“权力决断”——民元以来立宪的文化分析[J];法学评论;2014年04期
8 江必新;;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杨小军;;法治中国视域下的司法体制改革研究[J];法学杂志;2014年03期
10 胡云腾;;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审判的关系[J];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大宇;于兆波;;司法和谐理念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李方民;;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山东审判;2009年04期
3 朱苏力;;中国司法的规律[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4 雷丽;宋晓丽;;司法的功能与局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5 朱苏力;;司法的边界[J];法制资讯;2009年11期
6 李方民;;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审判;2009年08期
7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8 邹政;;试论能动司法的边界与实现途径[J];东南司法评论;2010年00期
9 薛立泰,陈显江;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审判;2001年01期
10 范立新;税收司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J];福建税务;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龙华;郑国辉;;能动司法与司法为民工作机制之优化建构——以司法协理工作机制的创建实践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军;;司法和谐的实现方式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3 王佐龙;;法文化多元与司法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田孟华;;略论司法能动和解的限度[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5 汪习根;;论和谐司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6 李杰;;法官机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玉臻;;董必武司法人民性思想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8 谢洪程;;积极推进司法改革 做好入世后审判工作[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9 赵云峰;;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纠纷常见表现形式及司法解决的难点与对策[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龚恒超;;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增强司法的亲和性——学习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院长 汪敏;落实群众观点 下沉司法资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左卫民;司法改革理念纵横谈[N];法制日报;2003年
3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法学教授 游伟;差异性中探寻司法的特质[N];检察日报;2010年
4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著名法学家 江必新;能动司法:依据、空间和限度[N];光明日报;2010年
5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王新环;涉众型经济案件最终须由司法处置[N];检察日报;2009年
6 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方民;坚持能动司法理念 追求最佳司法效果[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魏晓娜;司法的社会与政治职能不容忽视[N];法制日报;2011年
8 游伟;“保证司法的独立与公正”应成为共识[N];法制日报;2011年
9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游伟;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莉 本报通讯员 廖丽华 李富文;建设美丽中国 司法任重道远[N];人民法院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姚志坚;司法便利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晓奋;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D];武汉大学;2012年
5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韦群林;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常亮;民族地区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钟垂林;论当代中国司法上的价值观冲突与整合[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宝林;论能动司法的界限及实现[D];南京大学;2011年
2 吕潇强;司法职业化背景下的能动司法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钟玲;论我国法治语境下能动司法的内涵与实践[D];暨南大学;2015年
4 张耀辉;理念与文化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5 卢云娟;云南省环境司法保障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卜晓虹;拓宽司法与民意的沟通空间[D];兰州大学;2015年
7 吴琪;中国当代行政诉讼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万荃;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孟辰飞;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诉诸国际司法解决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10 蒋伟;司法的道德保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35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43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