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民转刑”案件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1 13:11

  本文关键词: 民转刑 民事纠纷 成因分析 刑事案件 对策研究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民转刑”案件,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或者法人与法人之间,因为一定因素引发民事纠纷,而这一纠纷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进而引起矛盾的激化,从而演变成临时的激情犯罪或者有预谋的故意犯罪的案件“民转刑”不是一个法律术语,但它既是一个社会现象,又是一个法律现象。称其为社会现象,是因为“民转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于当前社会之中的,与犯罪作为社会现象一样,“民转刑”的存在也有其特殊的原因,既包括行为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如人格、性格、认识、情感等,也包括社会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如法制教育、政策、制度等。称其为法律现象,是因为“民转刑”案件与其他刑事案件一样,同样实施了或是扰乱社会经济或管理秩序,或是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益或民主权利等行为,同样需要受到刑事处罚。从学术角度上,“民转刑”案件多为激情犯罪,即便是有预谋的而为之,也是因为客观上社会管理机制或者执法不及时、纠纷化解机制不健全等外在因素的刺激,导致行为人误认为权益救济途径行不通而转为人们朴素情感上的“自力救济”,从而导致民事矛盾最终演变为刑事犯罪。这类罪犯本来是民事纠纷的行为主体,对于犯罪结果甚至自身行为性质不具备可预见性,所以也无精心选定的侵害对象。只是由于偶然事件的强烈刺激,大脑皮下神经高度兴奋,情绪顿时激动到难以控制的程度,进而导致犯罪。激情犯罪的主体大多属无前科的偶犯,他们没有恶劣的犯罪动机和卑鄙的犯罪目的,不适当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往往是激情犯罪的直接诱因。所以只要因势利导,及时消除诱因,这类犯罪是可以避免的。“民转刑”案件特点明显:一是青少年犯罪人数占据较高比重。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不论是法学理论届还是司法实务届都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各方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笔者在调研FY县法院近五年来的刑事案件中,“民转刑”罪犯的青少年人数占到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82.14%。二是“民转刑”侵犯的对象广泛。“民转刑”案件比不只是简单的由民事纠纷转化成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务等少数几类犯罪类型,其转化范围非常广泛,侵犯的对象也很广泛。如强迫交易罪、破坏生产经营罪、妨碍公务罪等。所以“民转刑”案件其转化的犯罪类型同样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加以谨慎化解。三是以生命健康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居多。在“民转刑”案件中,故意伤害类案件占据了半壁江山,且占故意伤害案件总数的85.14%。四是案件起因多系日常琐事。笔者通过分析FY县法院近五年来的案件数据,发现“民转刑”起因纠纷有许多种,主要分为发生口角或者争吵的、因涉及财产利益的、因为争夺经营权或者侵犯到自身经营利益的、因为讨要债务或者债务存在分歧的以及少数其他的类型。五是“熟人”之间相互犯罪的居多。这里的“熟人”应该是广义的,其范围包括亲戚、朋友、邻居、同乡、同事、工友、同学甚至是家人。此外,“民转刑”案件还具有罪犯文化程度低、量刑偏低、前科犯犯意明显等特点。究其原因,既有个体自身受教育程度低、自控能力弱等内在因素,也有法制宣传不到位、基层调解组织制度缺失、社会综合治理排查不及时等外在因素。从实践中大量数据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民转刑”案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一大不可忽视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民转刑”案件的特点以及构建源头防范和化解“民转刑”案件机制有着重大意义。社会法治的进步不仅仅在于打击犯罪,更重要的目标还在于建构科学的预防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从而推动人们更好地尊法、守法、用法,采取合法途径救济权益,减少违法犯罪,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凯;李云霞;;民转刑案件的成因及遏制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张明明;;对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思考[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邓九生;;“民转刑”案件的特点与化解——以永丰县近三年典型案件为例[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张明丽;难忘那宗民转刑案件[J];时代潮;2005年05期

5 李文玉;浅析民转刑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检察实践;2004年01期

6 李殿峰,韩少荣;浅谈“民转刑”案件[J];山东公安丛刊;1998年01期

7 石玉英;;民转刑案件的轻缓思路[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付辉;;“民转刑”命案的防控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9期

9 朱晓明,骆圣宏;苏北部分沿海县市民转刑案件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10 刘才明;;“民转刑”的一个恶性诱因[J];人民调解;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岩松;朱廷华;;农村“民转刑”案件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齐展;市政法委举办预防“民转刑”杀人犯罪专题报告会[N];辽源日报;2008年

2 嘉宾:酒泉市中级人民法院 史建力 吴克东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众鸿;遏制“民转刑”案件需源头治理[N];甘肃法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志锋 本报通讯员 彭维萍 牛中华;长期心理失衡情绪累积易致民转刑[N];法制日报;2014年

4 傅文魁 李绍军;石家庄裕华:对症下药遏制“民转刑”案件[N];检察日报;2006年

5 姜慧丽;提倡“和为贵” 防止“民转刑”[N];青岛日报;2007年

6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 叶利霞邋张君铭;掐断民转刑转换路径[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何伟;对“民转刑”案件的剖析与思考[N];今日信息报;2008年

8 刘俊 党进 刘爱武;别让激愤控制了你[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孙春旺 王斌斌;关于防范“民转刑”命案的几点思考[N];人民公安报;2014年

10 郑弋邋朱凤达;警惕传统型纠纷“民转刑”[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婷;“民转刑”案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2 桂广涛;民转刑[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兴荣;农村“民转刑”案件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滕文祥;关于白银地区“民转刑”案件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1年

5 余岚;“民转刑”案件的法律防控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1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481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