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研究
本文选题:脑缺血 切入点:再灌注损伤 出处:《神经解剖学杂志》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改良传统的开颅造模法,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与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0只,分别行假手术操作及改良模型制作。改良模型为,大鼠开颅后暴露左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将直径0.12 mm的不锈钢丝放置于MCA下,近其主干,钢丝两端架于颞骨表面120 min,撤去钢丝即再灌注。假手术仅暴露MCA,不进行缺血及再灌注。大鼠再灌注24 h,通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染色,神经元计数及病理形态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改良后的造模成功率为100%,梗死灶位于额、顶叶皮层,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改变,正常神经元数减少(P0.01)。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3±0.5,脑梗死体积比率为5.32%±1.28%,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这一改良模型阻断及恢复MCA血流明确,梗死灶的大小、位置稳定,死亡率低,为脑缺血再灌注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讨提供了有益帮助。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reliable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by modified craniotomy. Methods: twen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ion group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 After craniotomy,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f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as exposed, and the stainless steel wire with diameter of 0.12 mm was placed under MCA. The two ends of the wire were plac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temporal bone for 120 min. The wire was removed and then reperfusion. The sham operation only exposed MCA without ischemia or reperfusion. The rats were subjected to 24 h reperfusion and were stained with TTC by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improved model was 100. The infarct was located in the frontal cortex and parietal cortex. The number of normal neurons decreased (P 0.01).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was 1. 3 卤0. 5, and the volume ratio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5.32% 卤1. 28. Compared with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1). Conclusion: this improved model can block and restore MCA blood flow clearly, and the infarct size and location are stable. The low mortality rate provides useful help for the study of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mechanism and therapy.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4078,81072646)
【分类号】:R743.3;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建忠,朱文斌;脑缺血再灌注中补体激活的实验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3年06期
2 周杰,冯忠堂,徐蔚;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3 周鹏;马晓明;;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的研究概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蔡世昌;白波;张秋玲;;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再生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12年01期
5 王锐;脑缺血再灌注与线粒体研究[J];医学综述;2002年07期
6 吕少萍,管勇;尼莫通对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高蕊;甘尚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分子RNA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0期
8 张莹;舒兆瑞;沈梅红;;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因素及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9 岑德意,周兰兰,明亮,江勤,马传庚;清醒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年02期
10 裴林,李勇,颜景芝,张光毅,崔肇春,朱正美;脑缺血再灌注后酪氨酸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及其机制(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晶;冯加纯;邓方;韩冬;程莹莹;金桂花;;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和自由基反应的动态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美蓉;张丽;艾厚喜;王文;;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人参及补益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美蓉;王文;;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美蓉;张丽;艾厚喜;王文;;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第一届全国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美蓉;张丽;艾厚喜;王文;;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4)[C];2011年
6 ;参黄花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综述[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建生;任小巧;刘轲;刘正国;孔令飞;;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变化规律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次全国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葛林宝;徐鸣曙;方程;徐佳;;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影响的动态研究[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9 陈敏;葛金文;陈懿;刘吉勇;朱惠斌;;脑泰方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A];湖南省首届生理—药理科学青年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邓世芳;蒋红玉;张思为;曹平;;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衣晓峰;哈医大揭示静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抗呆I号对受损神经组织有保护和修复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罗薇;中药治疗VD实验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敏;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管新生影响的相关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徐露;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沙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瞿涛;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5 张莉;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李强;雷帕霉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宋锐锋;中药抗呆Ⅰ号对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细胞因子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郑一;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药物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赵红;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晁晓东;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蛇床子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晓雅;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孙美玲;脑缺血再灌注中TIGAR蛋白调控的分子机制[D];苏州大学;2015年
3 高赛红;高血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和MMP-9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沙鹏;mTOR对脑缺血后适应改善认知功能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建鹏;康脑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因子、MMP-9、ERK1/2表达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6 江涛;电针通过神经元α7nAChR调控炎症小体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邓华江;环孢菌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影响[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8 曹丹丹;硫化氢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揭平辉;激活TRPV4受体对海马神经元存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10 孙李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thepsin L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2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56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