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南新型农民的培育——基于信阳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
本文选题:新农村 切入点:河南 出处:《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鉴于河南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市场营销观念较为落后、法律意识不强、卫生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培育新型农民,必须采取以下对策:结合农村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着力繁荣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强力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美化村居环境,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市场经济的参与和驾驭能力。
[Abstract]:Farmers are the main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Only new types of peasants who are "educated, skilled, able to operate, emphasize civilization and observe law and discipline" can only be cultivated and cultivated.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farmers in Henan Province is not high in general, the marketing concep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is poor, we should cultivate new farmers. We must tak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combining with the rural reality, giving prominence to the people-oriented, improving the peasa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civilization level,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rur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and beautifying the villag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medical services; continuously improve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ability to control.
【作者单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
【基金】:河南省2013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编号:132400410403
【分类号】:F3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韬;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甘肃农业;2005年06期
2 陈伯清,李前兵,张国良;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李志强;;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J];太原科技;2006年08期
4 张凤云;;农民素质的提高与“三农”问题的解决[J];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李翔;;论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乡村治理体制[J];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杰玲;王文祥;;新农村视野下中国农民素质现状与新型农民的培育(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2期
2 周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3 陈伯清;;农村“学做建”科普行动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戴红梅;;对新农村建设中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5 王慧娟;;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匮乏问题及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6 龚春明;廖水根;;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塑造[J];党史文苑;2006年24期
7 师卫胜;汤海;;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根本途径[J];甘肃农业;2008年06期
8 田雨露;郭庆海;;提高吉林省农民职业素质的对策建议[J];当代生态农业;2012年Z2期
9 陈清洲;;论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曾书琴;;发展农村继续教育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战略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铁明;我国转型期县域政治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司武林;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辉;临沂市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刘莹莹;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有效性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磊;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4 西热甫古丽·依塔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伟蔚;广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李双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思想教育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唐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王贵彬;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王小平;中国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永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麟彪;转型期乡村社会管理的对策选择[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4期
2 周竹青;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突破限制农业现代化的“瓶颈颈”[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1期
3 刘章烈,邱家海;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机制创新——农村基层民主与基层政权良性互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张华华;中国农民素质现状成因剖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5 张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6 李保清;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吴玉英;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前沿;2005年03期
8 王怀明,宋怡;我国农民素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4年01期
9 陈伯清,刘金山,屈海泳,刘锦培,单林;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江苏省淮安市农村“学做建”科普行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年01期
10 朱宏斌;陈遇春;谷小勇;;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需求面临诸多制约[J];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迪;杨凌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董彦龙;;新农村建设典型发展模式浅谈[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0期
3 庄俊举;;“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对1920—1940年代关于农村建设争论的评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2期
4 薛建良;陈文宽;;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带动力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李跃华;;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本投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魏秀芳;冯滨;潘佳;刘凯;;滨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05期
7 张晓庆;徐鹏春;;发展“一村一品” 促进农民增收[J];商场现代化;2008年23期
8 徐玲;;历史变动中的农村建设及其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9 陈德胜;;历史上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农村的距离[J];文教资料;2009年05期
10 洪亘伟;刘志强;;我国城镇密集地区新农村建设类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树宏;;台湾农村建设的体制设计与发展经验[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芳;饶传坤;;日韩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s,
本文编号:1635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63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