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甘草酸超细微粒的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及其药用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16:55

  本文选题:甘草酸 + 超临界二氧化碳反溶剂 ; 参考:《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文对超临界反溶剂(SAS)法制备甘草酸超细微粒进行了研究,通过制备温度从60℃到90℃,压力从15MPa到30MPa,二氧化碳流速从4.3kg/h到10.6kg/h,溶液流速从13.3mL/min到33.3mL/min和溶液浓度从10mg/mL到40mg/mL,进行了16个不同的单因素试验,结合各组实验产物的粒径和产率,选出制备甘草酸超细微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且对得到的甘草酸超细微粒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X射线衍射(XRD)检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以及热重分析,比较制备前后甘草酸在形貌,晶态,化学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通过体外溶解试验和大鼠生物利用度试验,比较制备前后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的差异。 此外,探讨了超临界抗溶剂法在改进甘草酸口服剂型上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建立肝纤维化大鼠和肝损伤小鼠模型,根据对灌服甘草酸超细微粒,普通甘草酸粉体,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不同组大鼠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总蛋白,肝羟脯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小鼠各项肝损伤指标的测定,比较其治疗肝纤维化及肝损伤效果的差异。 结果表明,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压力为20MPa,温度为90℃,CO2流量为10.6kg/h,溶液流速为20mL/min和药物浓度为10mg/mL,制备后的甘草酸粒径变小、分布均匀,并且晶态,化学结构,组成成分等未发生明显变化,溶解度却增大并且生物利用度提高。最后药理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甘草酸超细微粒可以明显减轻实验性肝纤维化和肝损伤,说明超临界制备不仅没有改变甘草酸的药理活性,而且使其比甘草酸原料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Abstract]: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glycyrrhizic acid particles by 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 (SAS) method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60 鈩,

本文编号:1792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792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