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环聚合-固相缩聚法制备立体嵌段聚乳酸
本文选题:聚乳酸 + 立体嵌段聚乳酸 ; 参考:《功能高分子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首先,采用乳酸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具有缩聚活性的L-聚乳酸和D-聚乳酸;然后,将两者熔融共混后进行固相缩聚,合成了一系列立体嵌段聚乳酸。采用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产物的链结构、重均分子量、热性能,并探讨了均相晶体和立体复合晶体共存情况下的固相缩聚机理。结果表明,固相缩聚产物分子量增长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0h,较低的催化剂含量,L-聚乳酸质量分数为80%。L-聚乳酸和D-聚乳酸共混物较低的初始立体复合晶体结晶度有利于后续固相缩聚过程中产物分子量的增长;固相缩聚不仅发生在异链之间,而且也发生在同链之间。
[Abstract]:Firstly, L- polylactic acid and D- polylactic acid were prepar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lactide with lactic acid as initiator and stannous octanoate as catalyst. A series of solid block poly (lac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The chain structure,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NMR, GPC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The mechanism of solid phase Polyconden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homogeneous crystals and stereoscopic composite crystals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molecular weight increase of solid phase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re as follows: reaction time is 30h, and the lower catalyst content is 80. L- polylactic acid and D- polylactic acid blends.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initial stereoscopic composite crystals with lower mass fraction of 80. L- poly (lactic acid) and D- polylactic acid is favorable. The increase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duct during the subsequent solid phase Polycondensation; Solid phase Polycondensation occurs not only between different chains, but also between the same chains.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上海科院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3041)
【分类号】:O63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克芝,朱良;固相缩聚反应的新进展[J];石化技术;2001年04期
2 梁玮;冯连芳;顾雪萍;张军;胡国华;;十四烷辅助下聚酯的固相缩聚[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8年03期
3 蔡夫柳;姜胶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固相缩聚的研究[J];石油化工;1986年05期
4 王东升;聚酰胺切片的固相缩聚[J];合成纤维;1988年01期
5 左德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固相缩聚综述[J];化工新型材料;1988年03期
6 邵伟;;卡尔费休固相缩聚装置与工艺的改造[J];聚酯工业;1993年04期
7 ;工程塑料厂固相缩聚开车成功[J];合成技术及应用;1999年03期
8 雷智慧;固相缩聚生产中切片粘连的预防[J];广东化纤;2001年03期
9 洪英;连续固相缩聚生产瓶级聚酯技术的综合比较[J];聚酯工业;2002年05期
10 朱根新,刘景煌,张锦东;间歇固相缩聚装置新增结晶系统探析[J];聚酯工业;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连芳;沈希军;张军;顾雪萍;;聚酯固相缩聚过程结晶行为与新流程方案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李金霞;鞠兰;冯连芳;王嘉骏;沈希军;张军;;PET固相缩聚反应与结晶行为的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金霞;沈希军;冯连芳;张军;王嘉骏;;PET固相缩聚反应和结晶的实验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俞春华 顾旭宁;国内第一套聚酯固相缩聚装置建成[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俞春华 陈维新;仪化专有成套技术再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陈维新 亓红伟;仪化研究院研发追求市场化效益化[N];中国石化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天;超临界CO_2环境中PET的缩聚和发泡过程[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军;高分子量PET合成与SSP工艺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吕文军;稀土荧光尼龙6的制备及其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运彪;有机胍催化L-乳酸熔融/固相缩聚合成高分子量等规聚L-乳酸[D];南京大学;2014年
2 周强;固相缩聚流程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侯文婷;熔融/固相缩聚合成L-聚乳酸[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梁玮;液相辅助下聚酯固相缩聚过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宋方超;聚乳酸熔融/固相缩聚动力学模型[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春丽;固相缩聚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赵军;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固相缩聚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蒲文亮;立体嵌段聚乳酸的合成、结构表征与结晶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闫鸿敏;稀土尼龙6固相缩聚及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鞠兰;PET固相缩聚反应与结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4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0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