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30 19:08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 农村社会治理 ; 参考:《江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是结合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对传统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与突破,解决的是目前在城镇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现实矛盾。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并依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顺序对城镇化以及社会治理的模式类型进行梳理,并且对城镇化和社会治理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促使社会治理观念的转型,不断创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城镇化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可分起步阶段、加速阶段以及快速发展阶段,社会治理类型方面则可以大致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这两种治理类型,每一种治理类型以时间发展的顺序又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现阶段的农村社会治理融合了“市场化”与“法治化”的现代因素,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之中迫切需要借助法治的力量对农村社会治理从规则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造或重塑。以农民权利为落脚点,以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转型的关键点。通过介绍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背景和法治理念,主要是马克思主体平等观、农民的主体性与权力的正当性的等观念,为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寻求理论支撑。农民权利的主体性是权利行使的载体,平等性是权利追寻的价值,正当性则是权利依托的标尺。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与难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治理模式缺陷、人才短缺、组织协调性差、法治建设落后、缺乏社会参与等问题,因此应当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突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活运用,采取改进立法程序、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等多种措施开展改革工作,使得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迅速有效的渗透进农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之中,并充分保证农民权利的实现。最终达到一种政府讲法律,百姓讲规则,社会和谐共生,百姓幸福安康的理想化的农村社会状态。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legalization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traditional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Solve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any realistic contradictions. Through 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order of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types are comb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is explored.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mod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rban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initial stage, the accelerated stag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In terms of the types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e traditional type and the modern type. Each type of govern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ages in the order of time development, and each stag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concep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th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es the modern factors of "marketization" and "rule of law".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it is urgent to reform or reshape th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from the aspects of rules and systems with the help of the power of rule of law. Take the farmer's rights as the foothold and protect the peasants' basic rights as the key poi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in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e main ideas of Marx's concept of subject equality, the subjectivity of farmers and the legitimacy of power are introduced to seek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legalization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e subjectivity of farmers' rights is the carrier of the exercise of rights, equality is the value of the pursuit of rights, and legitimacy is the yardstick on which rights depend.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are prominent,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efects of the governance model,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the poor coordination of organizations, the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he lack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roug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t this stage. Through the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reform work can be carried out by improving the legislative procedure, simplifying the litigation procedure, reducing the litigation cost, 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suit adjustment and connection, etc. It makes the Marxist thought of rule of law permeate into the process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and fully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farmers' rights. Finally, the government stresses the law, the people stress the rules, the society is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and the people are happy and healthy.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纪洪;王乐天;熊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J];当代江西;2008年09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4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6 王伟;;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2年02期

7 李明;;走具有安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J];江淮;2012年06期

8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9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10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4 孙彬;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策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5 曹丽;我国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6 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7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25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25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