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溶解法制备多孔铝材料的工艺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粉末冶金 + 多孔铝 ; 参考:《粉末冶金技术》2017年03期
【摘要】:以纯Al粉、纯Mg粉和水溶性造孔剂为原料,利用烧结溶解法制备多孔铝材料,通过真空烧结和热压烧结两种方式,研究烧结工艺和Mg的添加对多孔铝烧结致密化及其孔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等设备分析多孔铝的显微组织和相成分,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等仪器检测多孔铝的压缩强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升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均有利于多孔铝骨架的致密;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孔隙边缘由尖锐逐渐变得圆滑;Mg的添加可破除Al颗粒表面氧化膜,并生成MgAl_2O_4尖晶石,促进烧结致密化和孔结构收缩,进而提升多孔铝的力学性能。
[Abstract]:Using pure Al powder, pure mg powder and water-soluble pore-forming agent as raw materials, porous aluminum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sintered dissolution method. Vacuum sintering and hot pressing sintering were used to prepare porous aluminum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sintering process and mg addition on the densification and pore structure of porous aluminum were studi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porous aluminum.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microhardness of porous aluminum were measured by universal mechanical tester and microhardness te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prolonging sintering time are beneficial to the densification of porous aluminum skeleton,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the pore edge becomes sharp and smooth, and the addition of mg can break down the oxide film on Al particle surface and form MgAl_2O_4 spinel. It promotes sintering densification and pore structure shrinkage, and then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aluminum.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61xxxxx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6zzts031)
【分类号】:TF1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志,刘心宇,左铁镛;MoSi_2-Mo_5Si_3复合材料的烧结工艺[J];中国钼业;2000年02期
2 金永龙,张军红,徐南平,邬士英,苍大强;烧结工艺综合节能与环保的现状与意义[J];冶金能源;2002年04期
3 曾令成,钟勇,叶军乔;韶关冶炼厂二系统烧结工艺的改进[J];有色冶炼;2003年01期
4 ;盘式烧结工艺改进[J];湖南冶金;1976年03期
5 王从曾;苏永安;唐宾;徐重;;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工艺[J];新技术新工艺;1993年05期
6 李贵;铅烧结工艺改造的思路[J];有色冶炼;2001年01期
7 马行驰;何国求;陈成澍;何大海;胡正飞;陈淑娟;;烧结工艺对铜石墨受电靴材料性能影响及微观组织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年10期
8 乔镇;贺娟;黄永玲;李国华;;钴铬钼多孔关节烧结工艺的研究[J];材料工程;2011年06期
9 ;唐钢建立“烧结工艺数据库”[J];钢铁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10 徐伟新;等离子烧结工艺[J];机械制造;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立清;宋玉苏;陈德斌;周义;;烧结工艺对氯化银电极电位稳定性的影响[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2 罗俊锋;丁照崇;王欣平;;钌金属溅射靶材烧结工艺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平;徐红彬;张懿;李慧慧;曾晨;;烧结工艺对氧化铬产品松装密度影响的过程研究[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4 刘昌齐;汤聂;张洪林;;烧结工艺节能减排技术[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Alexander Fleischanderl;Tobias Plattner;Stefan H銉tzinger;;能源优化—低排放的烧结工艺[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李云振;王从曾;张连宝;苏学宽;马捷;;空心阴极铁基粉末渗金属烧结工艺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金忠;兰中文;赵庆;王京梅;王豪才;;烧结工艺对MnZn功率铁氧体性能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李云振;王从曾;张连宝;苏学宽;马捷;;空心阴极铁基粉末渗金属烧结工艺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徐云龙;陶丽丽;马红彦;黄华庆;;两种烧结工艺合成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2008上海市颗粒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建海;江汇;;冶金尘泥烧结工艺回收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A];2011年全国炼铁低碳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宏济;在烧结工艺中使用细矿粉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2 ;天钢烧结工艺技术集成创新与实践[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同伟;铜浆料挤出3D打印技术的成型和烧结工艺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赵书文;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的新型烧结工艺以及结构、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刘旭;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雷磊;烧结工艺专家系统建立及软件开发[D];重庆大学;2011年
5 杜素强;铜基陶瓷摩擦材料烧结工艺及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6 冯永钊;铝粉的SPS烧结工艺及轧制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D];燕山大学;2012年
7 魏圣明;粉末冶金Ni-Cr/BN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师本敬;预压成型强化细粒镜铁矿粉烧结工艺与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阮江东;316L不锈钢粉末和Ti粉末的注射成型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龙坚战;超细硬质合金晶粒长大抑制剂优化及烧结工艺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61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96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