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构建研究
本文选题:行政诉讼 + 有限调解 ; 参考:《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8期
【摘要】:作为调解制度基本类型之一的诉讼调解被广泛适用于我国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及附带民事诉讼、行政赔偿诉讼中。我国成文法原则上否定了行政诉讼适用诉讼调解的可行性和合法性,但在司法实践中,以协调为手段,以和解为目的的行政诉讼"和解"或"协调和解"开始出现并得以广泛应用。将无法律规制的协调和解机制转化为法律制度框架下的行政诉讼调解,才真正符合现代民主法治的要求。
[Abstract]:As one of the basic types of mediation system, litigation mediation is widely used in civil litigation, criminal private prosecution,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and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litigation. In principle, the statutory law of our country neg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legality of litigation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but in judicial practice, coordination is the means.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reconciliation" or "coordinated settlement" for the purpose of reconciliation began to appear and be widely used. Only by transforming the mechanism of coordin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without legal regulation into the mediation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legal system can we tru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分类号】:D9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岐山;;论基层调解制度的内涵及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S3期
2 汤维建;;论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转型[J];司法;2010年00期
3 曾祥斌;调解制度论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吕珏;中日调解制度比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10期
5 李晓琴;我国传统调解制度价值之探讨[J];山东电大学报;2005年04期
6 李琴;农江;;台湾与大陆调解制度之比较[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7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徐元彪;周茜;;国内调解制度与国际调解制度之应用分析与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9 关楠;贾晓光;徐盼;;从调解制度中理解社会对法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10 吴志刚;;中国家事调解制度的生命力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在祯;;关于建立仲裁受托调解制度的思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胜营;;论构建和谐社会与调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3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柴荣;袁泓;;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兼论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维建;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转型[N];检察日报;2009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冯小光;调解制度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动因[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羊文成;先行调解制度该如何适用[N];江苏法制报;2013年
4 王立新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调解制度的文化隐寓[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西北大学法学院 王钢;中国古代调解制度及其特点[N];光明日报;2012年
6 ;构建现代调解制度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王川 汤峥鸣;完善调解制度 实现诉讼与调解“无缝衔接”[N];上海法治报;2013年
8 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英国国际和比较法研究所访问学者 伊莱娜·康思格里奥(Elena Consiglio)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法学院 李叶丹 编译;意大利调解制度的发展及评析[N];人民法院报;2013年
9 赵文 刘敏 记者 孙健;建立调解制度构建和谐仲裁[N];大连日报;2010年
10 许云霞;关于构建现代调解制度的几点建议[N];江苏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来文彬;家事调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腾;我国先行调解制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5年
3 胡炜冬;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
4 吴莹;行政诉讼中的有限调解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胡东豪;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罗程程;建国初期调解制度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超芳;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刘红;清代的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鹏;立案调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家楠;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9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96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