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解-交联法制备多孔淀粉及其负载红景天苷研究
本文选题:酶解法 + 三偏磷酸钠 ; 参考:《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03期
【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酶解与三偏磷酸钠交联改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交联多孔淀粉。通过各种表征手段考察了原玉米淀粉、多孔淀粉和交联多孔淀粉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并应用于负载红景天苷研究。该方法制备的交联多孔淀粉具有良好的蜂窝状中空结构,有利于淀粉颗粒对目的物质的吸附。相比原淀粉和未交联多孔淀粉,交联多孔淀粉的吸油率有较大提高,对红景天苷的包封率为58.89%。经过交联反应后的交联多孔淀粉不但晶型没有发生改变,还具有更高的总孔面积、平均孔直径和孔隙率值,其分子结构也更加紧凑,更具刚性和更高的糊化温度,说明交联改性提高了多孔淀粉的结构性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交联多孔淀粉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能够提高红景天苷的生物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
[Abstract]:A series of cross-linked porous starch with different crosslinking degree were prepared by combining 伪 -amylase and Glucoamylase with sodium trimetaphosphate crosslinking modification with corn starch as raw material.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rn starch, porous starch and cross-linked porous starch were investigated by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nd wer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salidroside loading. The cross-linked porous starch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has a good honeycomb hollow structur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adsorption of starch particles to the target substance. Compared with raw starch and uncross-linked porous starch, the oil absorption rate of cross-linked porous starch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entrapment efficiency of salidroside was 58.89. After crosslinking, the cross-linked porous starch not only has no change in crystal form, but also has higher total pore area, average pore diameter and porosity value, and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is also more compact, more rigid and higher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rous starch were improved by crosslinking modification. The results of release in vitro showed that cross-linked porous starch containing drugs had a certain sustained release performance and could improve the biological half-life and bioavailability of salidrosid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化学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31160317)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BAB213003和20151BAB203029)
【分类号】:TS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凤林;;红景天苷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4期
2 张忠;胡居吾;熊华;杜研学;白春清;蒋研;李婕;;籼米多孔淀粉制备及微藻油DHA微胶囊化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01期
3 聂丽红;罗志刚;王颖;罗发兴;;酶法制备多孔玉米淀粉及其显微结构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12期
4 梁勇,张本山,杨连生,高大维;三偏磷酸钠高交联玉米淀粉非糊化特征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3年06期
5 梁勇,张本山,杨连生,高大维;三偏磷酸钠交联玉米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结构特征[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明辉;红景天苷纳米脂质体的研制[D];江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季佳佳;三偏磷酸钠交联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帅;夏媛媛;魏广力;李全胜;刘梦杰;陈勇;司端运;;柱前衍生化结合UHPLC-MS/MS法同时测定Beagle犬血浆中的红景天苷和酪醇[J];药学学报;2017年02期
2 赵曰超;王礼;徐媛媛;任弟娟;丁建文;韩俭;陈晓;;陇马陆配伍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年04期
3 甘招娣;彭海龙;熊华;;酶解-交联法制备多孔淀粉及其负载红景天苷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03期
4 赵亮;齐特;葛贝康;徐平湘;薛明;;UPLC-MS/MS法测定红景天提取物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年05期
5 李凤林;黄娜;于汇;;红景天多糖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19期
6 张琛;杨长庚;文华;蒋明;刘伟;喻丽娟;田娟;吴凡;;饲料中添加红景天对吉富罗非鱼耐低温特性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6年05期
7 周丽萍;李馨;唐超园;葛婷婷;林德菊;胡传钦;余勤;;红景天苷对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损伤后增殖及抗氧化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9期
8 范桂强;齐善厚;庞红霞;王志杰;孙金旭;景园园;;红景天提取物与红景天苷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6年13期
9 张楠;陈海华;王雨生;张滢滢;;超声波辅助α-淀粉酶制备蜡质玉米微孔淀粉的工艺和性质[J];中国粮油学报;2015年11期
10 姜爱玲;张岩;;红景天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春清;功能性油脂微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D];南昌大学;2014年
2 郭娜;红景天苷及其代谢产物酪醇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鲍士宝;茶多酚纳米粒复合明胶膜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加福;超细淀粉粒的制备及其在纸张涂布中的应用[D];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2016年
2 苏阳;改性落麻纤维增强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岩;三偏磷酸钠对葛根淀粉微结构及其应用性能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洪波;马铭泽;陈韬;;高山红景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病理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年09期
2 张佳;宋立刚;孔卫娜;邵铁梅;温昕;刘培;柴锡庆;;红景天苷对Aβ_(1~40)所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及机制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14期
3 章广玲;熊亚南;王梅梅;袁丽杰;李宏杰;刘志勇;朱丽华;;红景天苷对胃癌细胞NU-GC-3凋亡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12年05期
4 潘志浩;黄清松;;红景天苷对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干预作用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金雪莲;;红景天苷在不同缺氧状况下抗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年03期
6 宋汉君;吕少春;李丽疆;刘东璞;尹兴忠;韩曦;;红景天苷的抗肿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20期
7 阙肖冬;孙岩;吕若谷;张丽君;;红景天苷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8 张莉;刘晓晖;齐刚;;红景天苷对吊尾应激小鼠睾酮水平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年08期
9 高月娟;张艳丽;;红景天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晓晖;张莉;张岭;陈莉;申去非;李宏树;王雪超;;红景天苷对慢性重复悬尾应激动物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武奇;红景天苷缓释微囊技术及其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飞;食用糯玉米交联酯化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孟祥艳;黄米淀粉理化特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柳滢春;交联淀粉/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高秀敏;复合酯化淀粉的合成与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忠;王鹏;缪铭;;玉米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王慧;伟宁;周美琴;徐忠;;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应用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年07期
3 安洪欣;;多孔淀粉的研究和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姚卫蓉,姚惠源;多孔淀粉的研究Ⅰ酶和原料粒度对形成多孔淀粉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1年01期
5 姚卫蓉,姚惠源,刘传宁;多孔淀粉的应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01期
6 王志民,熊华,唐禾,雷蕾;多孔淀粉的研制[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王航,黄立新,高群玉,余若黔;多孔淀粉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2年S1期
8 姚卫蓉,姚惠源;多孔淀粉概述[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年03期
9 姚卫蓉,姚惠源;多孔淀粉的形成过程[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10 徐忠;王鹏;缪铭;黄敏捷;;多孔淀粉的生物法制备、改性及应用[J];现代化工;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卫蓉;姚惠源;;多孔淀粉包埋益生菌的工艺研究[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学佩;刘霞;王金玲;;多孔淀粉—在乳酸菌微胶囊制剂上的开发与利用[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王正刚;;稻米及副产品深加工技术[A];第三届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专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李柄蔚;多孔淀粉“中国造”[N];重庆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燕宁 实习生 屈骞 通讯员 候杰;高科技把稻米变为“软黄金”[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超;多孔淀粉泡沫纳米药物载体的构建及用于洛伐他汀载药的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卓林;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吸附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2 赵晔;颗粒状冷水可溶多孔淀粉的制备技术和功能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田婷;改性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薛峰;1-甲基环丙烯/多孔淀粉包结物的制备及其在切花保鲜中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吕洋;磁性固定化α-乙酰乳酸脱羧酶在啤酒发酵中的控制与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6 张晶;辣椒素多孔淀粉微胶囊对卵巢切除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健康的评价[D];西南大学;2016年
7 曹亚飞;疏水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吕简;几种复合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刘学渊;天然多糖的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骆慧敏;多孔淀粉对茶多酚的吸附热力学及复合物在卷烟降害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81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98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