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主法治保障三维度
本文选题:民主 + 法治 ; 参考:《天中学刊》2013年04期
【摘要】:民主的产生有其习惯传统,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对于既缺乏民主传统又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而言,法治建设应作为民主发展的第一步并为我国今后的民主建设铺路搭桥。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考察表明,美国民主生长于深厚的社会民主习惯土壤之中,而其得以维护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则在于,美国有着健全的国家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推进民主。如此,民主与法治之辩证关系,在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得以生动地展现。借鉴于此,推进中国民主进程的关键在于法治建设,而建设法治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是明确法治的内涵。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需要涵括以下三个维度:法治之高度、法治之力度、法治之厚度。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democracy has its customary trad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needs to be guaranteed by the rule of law. For China, which lacks both the democratic tradi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trad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first step of th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pave the way for the future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ocqueville's examination of American democracy shows that American democracy grows in deep social democratic habits, and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its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i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sound national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and promote democracy. Thu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can be vividly dis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American democracy practice. For reference, the key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democracy in China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a, the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eds to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ree dimensions: the height of the rule of law, the strength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顾肃;论法治基础上的民主[J];学术界;2000年03期
2 秦前红,刘高林;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季卫东;秩序的正统性问题——再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J];浙江学刊;2002年05期
4 胡伟;;民主与法治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法宝[J];资料通讯;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5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6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陈立峰;王海亮;;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拘束力的影响——从彼德斯曼关于国际经济法宪政功能的视角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吴锦宇;;法和经济学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浪潮[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7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郑家昊;;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勇;;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徐姗;推进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阿华;论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家麟;;“议行”不宜“合一”[J];中国法学;1992年05期
2 何包钢;保卫程序:一个自由主义者对卡尔·施密特例外理论的批评[J];浙江学刊;2002年02期
3 季卫东;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季卫东;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J];战略与管理;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继;;袁世凯的宪法顾问:有贺长雄[J];浙江人大;2004年01期
2 刘春明;刘钢;;托克维尔的民主法制观——兼析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启示[J];三明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赵艳玲;;试析民初庙产问题司法化的社会成因[J];理论月刊;2009年10期
4 李青;;民国初年法制建构初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海松;;罗马共和国宪制述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94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09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