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_x-C纳米复合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太阳能选择吸收性能(英文)
本文选题:太阳能选择吸收材料 + 纳米复合 ; 参考:《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年S1期
【摘要】:将溶胶-凝胶方法与真空退火处理相结合,制备了TiOx-C纳米复合薄膜。在溶胶中,选用具有1个苯环的可溶性有机物水杨酸作为碳的前驱体;乙酰丙酮作为络合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四探针,椭圆偏振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成分及其光谱特性。结果显示,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形式为非晶基体材料中镶嵌纳米石墨晶,这种结构呈现出优异的光谱选择性(α=0.957,ε=0.179)。同时,由于C和TiOx出色的热稳定性,在通过500oC/30h的老化性测试后,该纳米复合薄膜表现出良好的环境耐受性。通过这一系列表征结果,说明该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选择吸收薄膜。
[Abstract]:TiOx-C nanocomposite film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and vacuum annealing. The soluble organic matter salicylic acid with one benzene ring was selected as the precursor of carbon and acetylacetone as the complexing agent in the sol.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ur-probe, elliptical polarization spectrometer and spectrophotometer,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nanocomposite is composed of graphite embedded in amorphous matrix material, and this structure exhibits excellent spectral selectivity (伪 ~ (0.957), 蔚 ~ (0.179).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of C and TiOx, the nanocomposite film showed good environmental tolerance after the aging test of 500oC / 30 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omposite is a novel selective absorption film with great potential.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电池新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002135,51172200)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分类号】: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开甲;程漱玉;林东升;肖刚;;纳米复合薄膜特异电容机制探讨(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11期
2 徐瑞东;王军丽;郭忠诚;王华;;Ni-W-P-CeO_2-SiO_2纳米复合薄膜材料制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10期
3 王军丽;徐瑞东;胡双丽;;Ni-W-P/CeO_2-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高温氧化动力学特征[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年04期
4 韩高荣,汪建勋,杜丕一,张溪文,赵高凌;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5 徐瑞东;王军丽;郭忠诚;王华;;钨酸钠和次磷酸钠浓度对脉冲电镀CeO_2-SiO_2/Ni-W-P纳米复合薄膜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04期
6 陈剑宁,姚燕燕;抗菌科技的发展与纳米复合薄膜抗菌技术的应用[J];陕西环境;2003年06期
7 李幸福,杨晓辉,贾敏;铜/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形貌研究[J];河南科学;2005年06期
8 李幸福;杨晓辉;贾敏;宋小燕;;多孔硅还原铜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周宏;范勇;王晓琳;李娟;陈昊;;γ-Al_2O_3/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J];硅酸盐学报;2009年06期
10 张学骜;刘长利;王建方;吴文健;;仿珍珠层自组装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J];复合材料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大衍;王昕;徐可为;;超硬纳米复合薄膜制备与成份、结构及性能表征[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周宏;范勇;朱君;陈昊;孙雪丹;;聚酰亚胺/氧化铝纳米复合薄膜制备与表征[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陈云霞;刘维民;;PbO-TiO_2-Zr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和摩擦学性能[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4 宋仁国;;聚二苯基硅亚甲基硅烷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旭;王耀辉;吴先映;周奎;李强;张孝吉;张荟星;;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技术制备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A];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查俊伟;党智敏;George Chen;;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表面电位衰减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新;刘孝恒;汪信;;自组装法制备SiO_2-Ag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宋景达;刘丙学;武德珍;;具有热稳定性的聚酰亚胺高介电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牟书香;王月;吴战鹏;武德珍;;离子交换法制备聚酰亚胺/四氧化三钴纳米复合薄膜[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姚素薇;刘恒权;班春梅;余碧涛;张卫国;;单分子膜上沉积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旭;PI/(TiO_2+MMT)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与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飞良;基于亚波长人工结构光谱操控的近完美吸收/反射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杨丹;基于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纳米复合薄膜光电探测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查俊伟;耐电晕聚酰亚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5 周宏;聚酰亚胺/氧化铝纳米复合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扬;几种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史国华;硅系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微结构、光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李红凯;碳基纳米复合薄膜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余海湖;静电自组装纳米复合薄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张莉;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卿;铋锶钴氧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赵双;钛铜氮纳米复合薄膜制备及耐蚀抗菌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林友琴;钛酸钡/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4 方杨萍;固液界面反应制备金属硫化物纳米复合薄膜[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洋;新型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和阻挡电晕放电特性[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杨莹泽;nc-TiN/a-Si_3N_4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彭思敏;原位法制备两种碳材料/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D];湖北大学;2011年
8 张晟卯;仿生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表征及摩擦学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9 王艺超;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电双稳特性影响因素的探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冯宇;聚酰亚胺/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薄膜极化特性与介电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4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0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