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0 15:18

  本文选题:纳米多孔铜 + 薄膜 ; 参考:《济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冶金学认为脱合金是在腐蚀环境中选择性地除去合金中较活泼组元的一种腐蚀现象。但是它也可以被用来制备具有三维结构材料、薄膜材料和一维纳米线等低密度的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纳米多孔金属开拓了金属材料新的应用,将材料的多孔形态与物理、化学、机械性能结合起来,超越材料固有功能,发挥多孔材料的轻质、高强韧、强吸附、隔热、散热、优异的吸能性能等一系列特性,具有结构和功能双重作用,被广泛用于催化、化学、生物传感、燃料电池电极、汽车、海洋采油、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对多孔金属材料的工程应用和设计开发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本论文采用两种方法制备了前躯体母合金,一是磁控溅射法,二是单辊旋淬法。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使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和单晶硅两种不同的基底上沉积铜锌合金薄膜。通过改变三个工艺参数--溅射电流、溅射压强以及溅射时间,来研究这些参数对薄膜的组元分布、厚度、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电阻率变化及稳定性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 (2)以Cu62Zn38合金薄膜为前躯体母合金,在H_2SO_4溶液中脱合金化处理后制备多孔纯铜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EDS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合金的结构及以其为母合金的脱合金化后所得多孔铜的多孔结构和断口形貌,研究了酸溶液浸泡处理对多孔铜的多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沉积薄膜出现非晶特征;在稀H_2SO_4溶液中进行脱合金化腐蚀后,两相中的Zn元素被腐蚀掉,制备出连续纳米多孔结构的铜薄膜材料。Cu62Zn38合金在2 mol/L H_2SO_4溶液和7 mol/L H_2SO_4溶液中是非均匀腐蚀,在2 mol/L H_2SO_4溶液中形成的纳米孔的密度较小,而且有些区域尚未成孔;薄膜在7 mol/L H_2SO_4溶液中腐蚀时,薄膜整体从基底剥落并发生卷曲,表明脱锌层引起的内应力超过表面附着力使薄膜发生断裂且卷曲,层状卷曲的薄膜不能充分腐蚀,难以形成均匀的多孔结构薄膜;在5 mol/L H_2SO_4溶液中为均匀腐蚀,形成铜骨架和孔结构,部分孔呈现蜂窝状,其骨架尺寸51~228nm,平均尺寸约为92.7nm,平均孔径尺寸约为94nm,形成一个内部连续三维的网络状结构。 (3)以Zn10Cu90和Zn20Cu80合金为前躯体母合金,分别在盐酸和硫酸中脱合金处理,制备块状纳米多孔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EDS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合金的多孔结构和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Zn10Cu90和Zn20Cu80合金带由主要由Cu0.64Zn0.36(α相)和CuZn电子化合物(β相)两相组成,Cu0.64Zn0.36和CuZn电子化合物被完全除去,形成了大孔结构的纳米多孔结构。块状纳米多孔铜是带系和孔道组成的双连续、开孔结构,高孔隙率使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纳米多孔结构。另外,细小的棒状块体和切片也可使用脱合金方法制备出纳米多孔材料。 通过对两种制备纳米多孔铜工艺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脱合金法制备多孔材料的机制,对于今后制备和研究纳米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Abstract]:The nano porous metal is used for preparing nano porous metal material with low density , such as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 material , thin film material and one - dimensional nano wire .

In this paper , the precursor master alloy is prepared by two methods , one is magnetron sputtering method , two is single roller spinning quenching method .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

( 1 ) Using magnetron sputtering method to deposit copper - zinc alloy thin films on two different substrates of glass and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 By changing the parameters of three parameters - sputtering current , sputtering pressure and sputtering time , the effects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distribution , thickness , surface morphology , surface roughness , resistivity change and stability of the films are studied .

( 2 ) The porous pure copper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de - alloying in H _ 2SO _ 4 solution with Cu62Zn38 alloy thin film as precursor master allo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in films formed in the solution of 2 mol / L H2SO4 and 7 mol / L H _ 2SO _ 4 were non - uniform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lms could not be fully corroded in 2 mol / L H _ 2SO _ 4 solution .

( 3 ) The porous structure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he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Zn10Cu90 and Zn20Cu80 alloys as precursor master alloy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n10Cu90 and Zn20Cu80 alloy bands are composed of two phases : Cu0.64Zn0 . 36 ( 伪 phase ) and CuZn electronic compound ( 尾 phase )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0.64Zn0 . 36 and CuZn electronic compounds are completely removed to form the nano porous structure with large pore structure .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methods for preparing the nano porous copper , the mechanism of preparing the porous material by the dealloying method is discussed ,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nano porous material in the future .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建;何浩;李益民;李挺;郭小平;汪瑞芳;;不同结构的牙种植体骨界面应力的有限元分析(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7期

2 高琳锋;安国斐;罗春荣;赵晓鹏;;多孔结构ZnO及其电致发光性能[J];材料导报;2011年12期

3 昝青峰;庄媛;董利民;王晨;胡红涛;许国华;;多孔β-TCP骨支架材料孔壁表面纳米化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4 田从学;杨颖;蒲洪;;工业钛液制备掺杂多孔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钢铁钒钛;2011年03期

5 张妍;周科朝;张晓泳;张斗;;用冰模板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多孔陶瓷[J];材料研究学报;2011年03期

6 路祺;朱明华;祖元刚;张莹;张晓南;李汶罡;祖柏实;张宝友;;高沸醇有机木质素微粉制备及抗氧化性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石旭东;孙磊;甘志华;;不同溶剂制备的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形成机理(英文)[J];高分子学报;2011年08期

8 崔福庆;何雅玲;程泽东;李东;陶于兵;;有压腔式吸热器内辐射传播过程的Monte Carlo模拟[J];化工学报;2011年S1期

9 满石清;冯严霄;;由铜基Sn-Zn合金去合金化制备亚微米多孔材料[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谷浩;陶玉贵;王其进;徐艳秋;秦昌云;;胱氨酸基质下二氧化硅微球的仿生合成及其表征[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虎民;;中药的超细化与纳米化[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磊;孟国哲;张涛;邵亚薇;王福会;;利用随机方法研究纳米化对纯锌点蚀行为的影响[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吴敏;黄培;蔺晓博;黄勇;;纳米纤维素的绿色制备及其在先进材料方面的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吴庆生;;夹心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纳米化与功能化[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丁鹏;章晓霁;刘玲玲;宋娜;施利毅;;高精度研磨法制备纳米滑石粉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新峰;李涵;谢文杰;;结构纳米化设计提高材料热电传输性能——熔体旋甩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热电材料制备中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孙建春;陈登明;兰伟;;HESP法实现工业纯铁表面自纳米化工艺的研究[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梓壬;陈明晃;;多孔结构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制备[A];2008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8年

9 王梓壬;陈明晃;;多孔结构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制备[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杨咏来;徐恒泳;李文钊;;载体纳米化对Ni/γ-Al_2O_3催化剂上CH_4-CO_2重整反应积炭性能的影响[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耐美薄纳米化大陶板[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记者 宋伟芳;小鸭纳米化了[N];中国企业报;2001年

3 记者 袁月霞;纳米化妆品还处于研究阶段[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4 杨奎;多层多孔结构金属陶瓷材料[N];广东建设报;2003年

5 董淑华;“毛绒纤维纳米化”项目通过国家验收[N];中国纺织报;2006年

6 张志宏 摘译;施加静磁场优化多孔低碳钢性能[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高峻;品德纳米绒通过中科院检测[N];中国纺织报;2008年

8 ;我国纳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9 记者 李颖;毛纺织行业绽放一朵奇葩[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梁曦;863项目水性木器涂料实现产业化[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亮;前驱体纳米化后氧化钨陶瓷中高温温区的电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环宇;基于三聚氯氰的新型多孔有机骨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德文;聚氨酯纳米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徐开东;镁合金高能表面强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梁列峰;多孔贯通HA陶瓷支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薛承斌;纳米TiO_2透皮行为及紫外光诱导下致皮肤损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魏吴晋;铝纳米粉尘爆炸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仇满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微分析及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徐瑞东;脉冲电沉积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方杰;稀土磷酸盐纳米荧光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留伟;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铜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2 王立芹;基于纳米多孔贵金属的电催化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夏冰;微生物矿化纳米结构体及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任慧;纳米硼酸锌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中的阻燃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尹开忠;纳米氧化钇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反射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丽达;纳米ITO粉末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旋;非金属掺杂与纳米多孔WO_3的制备及其光解水活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孙飞龙;纳米孪晶镍镀层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纯;纳米CeO_2薄膜的制备、表征及其相关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焦芬芬;制备可用于机械润滑添加剂的不同形貌纳米Fe_3O_4颗粒[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13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13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