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政治妥协与现代中国政治转型——从全能主义到民主法治的理论与历史探源

发布时间:2018-08-15 19:00
【摘要】:现代民主法治离不开政治妥协的文化,然而历史地审视中国传统政治特征,政治妥协的文化相当匮乏。政治妥协匮乏的文化传统是20世纪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文化源流,使中国政治始终囿于"全输全赢"的模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妥协的因素逐渐增加,但从目前改革的困局尤其是政治与社会改革停滞不前的现状来看,政治妥协文化缺失的困境依然存在。发展当前中国政治系统中的党内民主,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妥协正是政治妥协文化培育发展的有益途径。促使政治妥协成为一种常态,将有助于全能主义政治向民主法治政治的转型。
[Abstract]:Modern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ulture of political compromise.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lack of political compromise is the cultural source of Chinese omnipotism poli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which limits Chinese politics to the pattern of "all losses and all wins". Although the factors of political compromise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ilemma of political compromise culture is still in existenc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reform, especially the stagnation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inner-party democracy in the current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promotion of compromise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are the beneficial ways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of political compromise. Promoting political compromise as a normal state will help to transform omnipotism into democracy and rule by law.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2 陈明明;;政治不稳定与政治妥协[J];探索与争鸣;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赵万法,丁增武;寻找与失落——“寻根文学”再认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曹海婴;论中国建筑中虚形空间的意义[J];安徽建筑;2001年02期

5 陈文忠;唐人“寻隐”之冠走向现代之路——兼谈唐人“寻隐”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吴丽;;关于传统——对“五四”过激主义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张金玲;何颖;;屈原与杜甫人生悲剧的相似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9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10 张骐;法治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思想初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小聪;文明超;;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工具理性思维——兼谈价值理性思维对发展中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性[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2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于洪生;;稳定与发展:新中国在破解历史难题中前行[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走出去”战略[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5 罗峰;;制度、文化与政党权威:理论上的关联[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杨志刚;;和谐社会与构建现代礼仪之邦[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9 李昌庚;;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与社会稳定的博弈和平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国军;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姚志刚;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杜小丽;基于建构主义的生态移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梅花;网络舆论监督下的公开审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邵锋;关于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提名制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亚当·普热沃斯基,晓健;制度起作用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3期

2 徐湘林;政治改革政策的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3 徐湘林;党管干部体制下的基层民主试改革[J];浙江学刊;2004年01期

4 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5 徐湘林;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中国渐进政治改革[J];战略与管理;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顺;台秀珍;高秀云;霍孟林;李和顺;;和谐社会与创造活力[J];中国市场;2006年Z3期

2 闫生雨;李安增;;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J];理论学习;2008年02期

3 介新宇;;人权保障与建设和谐社会[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4 李国波;;坚持民主法治,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8期

5 谢非;;加强法制建设 坚持以法治省[J];人大工作通讯;1995年05期

6 罗凤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周立;;论和谐社会之合理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田广清;宋桂祝;;和谐社会的制度建构[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刘亚玲;;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江泽民的和谐社会观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08期

10 张国荣;;寄语《公民导刊》[J];公民导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反思[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鑫;;深圳经济特区的重大使命[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傅歆;;浅议和谐社会价值取向的“四驾马车”[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逸帆;;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媒体责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孙晓娟;;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及意义[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瑞芳;;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奉全胜;;提升民主意识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太平;;如何理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徐鸿武;;实现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意义[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10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轲真;用好用足立法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N];深圳特区报;2008年

2 李文;实现公平正义必须推行民主法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吴泽辉 麻召玉;凤凰人大代表视察民主法治示范村[N];团结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袁祥 陆彩荣;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5 张宽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言献策[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叶晓滨;让人民的幸福指数升上去挂[N];深圳特区报;2005年

7 法学所 李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本报评论员;以民主法治促科学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8年

9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跃南;宣传人大制度 弘扬民主法治 展示代表风采 交流工作经验[N];贵阳日报;2007年

10 秦晖;和谐社会:难得的全民共识[N];南方周末;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侯艾君;车臣危机:历史根源与政治现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罗列;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民意识培育[D];山西大学;2008年

3 季永新;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4 白雪;20世纪瑞典社会民主工党的政治妥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兰文华;依法执政论纲[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任星;契约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庆武;江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评估与分析[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8 陈阳;大连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徐磊;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10 张永缜;和谐社会的价值观透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5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85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