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的政体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作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研究中国政治的现状和发展的基础,是解读中国民主状况及民主化进程的关键。人大民主形态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结构、制度设计、机制程序及价值功能的有机组合和运行状态。“人大民主形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它既包含静态结构,又包含动态的程序;既包含内在的关系,又包含外部的形态;既包含显性的制度,又包含隐性的规范,是对人大民主制度的系统反映。人大制度民主形态在纵向维度主要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的思想基础、形态演变的历程;人大制度民主形态在横向维度上主要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制度结构和运行机制。 人大民主形态的理论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政权建设学说,发展于苏联工农兵苏维埃的政权理论,形成为人民民主专政和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体系。人大民主形态是代议民主制度同中国具体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历经罢工工人代表大会、苏维埃代表大会、边区参与会、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萌芽、产生、发展、完善和成熟的演变过程。 人大民主形态是一个制度系统,由代表制度、选举制度和会议制度组成和建构,其组成要素、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制度结构体系。代表制度是人大民主形态的主体。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细胞,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主导者、运作者,参与者,是联结人民和国家的中介,无代表则无人大制度。会议制度是人大民主形态的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民意机关、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统一体,又是人民意志的集中表达的公共场所,是这一制度运行的基础、条件、平台,是人大代表的实践场域。选举制度是人大民主形态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代表制度和会议制度的前提和依据,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和保证。 人大民主机制是一定民主政治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作用原理和运行状态。人大参与机制是人大民主运行的基础,参与机制推动和维系人大系统的运行,没有参与就没有民主;人大民主形成以公民、代表、共产党、政府、社会组织为参与主体,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相结合的参与方式。制衡机制是人大民主运行的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形成立法系统、行政系统、司法系统、军事系统、监督系统相互分立的国家结构和立法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职能划分,形成有效的权力运行、相互制约机制。法律机制是人大民主运行的保障,人民代表表达人民意志,制定法律、监督法律、执行法律,形成一套有序的法律机制,保证人大机构、各要素合法、有序运行。 代表制度、选举制度和会议制度三大制度相辅相成,构成人大制度系统,参与机制、制衡机制和法治机制相互作用,形成人大的机制体系,制度和机制、结构和程序有机统一,奠定人大民主形态的基础,共同承担并完成人大制度的民主价值和功能。但同任何制度一样,人大民主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缺漏、矛盾和不足之处,新陈代谢和发展创新势在必行。从制度形态而言,人大民主应实行代表专职化、选举竞争化、会议辩论化的革新,推动人大民主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从机制形态而言,人大民主应扩大参与机制、强化制衡机制、完善法治机制,促使人大民主动态和静态的融合,从而,通过发展和创新真正建构事实与价值一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合、实至名归先进的人大民主形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红;;从发言到辩论——试论建立人大常委会辩论制度的必要性[J];楚天主人;2007年09期
2 虞崇胜;“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历史考察[J];党的文献;1999年05期
3 陈士玉;刘彤;;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万其刚,蔡春红,苏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研究[J];当代法学;2004年06期
5 周志武;;选民代表·自主代表·全民代表——代议过程中人大代表的身份转换[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6 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关太兵;选举权的实现与竞争性选举[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万其刚;历史的选择——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史考察[J];法学杂志;2004年06期
9 张希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演进[J];法学家;1998年05期
10 郭道晖;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J];法学;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戴回天;民主主体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栾亚丽;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邱家军;中国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刘义强;民主和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国宏;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贺晓梅;竞争性选举与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
本文编号:
2266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26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