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商民主发展的障碍因素与良性运行思路
[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latform, the network negotiation democracy, which gets rid of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of traditional negotiation democracy, has grown into a widely accepted form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rapid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the democracy of network negotiation is developing in full swing, and more democratic practices of negotiation begin to appear in the public domain of the network. Although there is a bright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negotiation democracy, it also faces the digital divide and unequal share of negotiation resources during its ope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disorderly network particip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negotiation is low. The phenomenon of group polarization and the obstacle factors such as the difficulty of reaching consensus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network negotiation democracy,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ability of network negotiation subject, bridge the digital gap of network negotiation, standardize the procedure of network negoti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network negoti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ZZ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Z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YJC71006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八批特别资助项目(2015T80290)
【分类号】:D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波;;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及其理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程岩;;群体极化、二阶多样性与制度安排——读桑斯坦《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6期
3 彭勃;;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的“网络群体极化”[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张明明;任亚磊;;关于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5 张明明;;关于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因素分析[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年06期
6 昝玉林;许文贤;;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9期
7 程亮亮;;丁香小慧事件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J];传媒观察;2007年10期
8 王邈;蒋一斌;;网络群体极化及其心战功能[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罗诗钿;李冬梅;;论网络时代的民众评价活动及其在现代政治文明中的价值[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10 赵石强;;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健;;乡村传播中的群体极化及其转向[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老人污名”是“坏舆论”造成的吗?[N];大连日报;2014年
2 驻马店电视台 贾箴箴;试论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N];驻马店日报;2012年
3 王君超;广场舞需要“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阳 赵婀娜;“微时代”的偏激与极化[N];人民日报;2013年
5 殷勇 陈进 宿迁支队;网络是把“双刃剑”[N];人民武警报;2011年
6 编译 紫萱;从众心理导致集体盲思[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 盛晓白;网上群体极化倾向应及时疏导[N];光明日报;2010年
8 尤莼洁;别让偏见毁了信任[N];解放日报;2012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熊威;网络舆论失范及其规避之可能路径[N];人民法院报;2012年
10 杨吉;网民狂欢与众声喧哗[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路;群体极化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鹏;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及其疏导[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段美霞;网上群体极化事件危机研究及其应对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聂健;网络匿名性对群体极化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5年
4 朱常海;群决策中考虑个体心理行为的群体极化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宋佩霖;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隋文婷;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情感动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7 侯亚雪;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现象论析[D];东北大学;2013年
8 高彩;微博视角下的伪公共领域[D];河南大学;2016年
9 刘威;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杭家蓓;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1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27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