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寺;;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2 赵庆寺;;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5期
3 吴明红;;走向未来的“网络民主”[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3期
4 陈东冬;;网络民主的伦理困境与秩序重建[J];领导科学;2011年11期
5 刘国建;房亚明;;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网络民主”[J];探求;2009年03期
6 陆俊;;“网络民主”的10个关键词[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3期
7 王柏松;;解读网络政治学[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柴利娜;岳晓;;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邵建;;从网络民主走向社会民主[J];中国信息界;2007年07期
10 熊敏;连喜;;发展网络民主 服务民生建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洋;;网络寻人是网络民主还是网络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麦佶妍;;技术政治学视野中的网络民主问题研究[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饶吉银;;浅谈网络社会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国建;;“网络社会”的特性及其哲学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王晓霞;;网络社会人际关系基本特征解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王毅;;网络社会:人类新的生活领域[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邬烈波;;论网络社会对犯罪的评价[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吕品;;对在网络时代改善党的领导的几点思考[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10 陶莲梅;杨静;;网络上的“教育天地”[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华 刘东鸿;网络社会:英语独霸一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李希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面对以网络社会为中心的国家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北京联合大学 张铃;网络社会·网络生活·网络道德[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4 穆吐;网络社会对日常社会管理提出新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新经济与网络社会[N];国际商报;2000年
6 虞晓骏;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N];光明日报;2001年
7 ;网络社会还需要诚信吗?[N];团结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郑烨;普适网络社会的企业生存[N];网络世界;2005年
9 邹文彪;网络社会逐步向法制回归[N];商务时报;2008年
10 赵江;SNS:创造新网络社会[N];电脑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程宇;虚拟技术与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3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6 杨金丹;网络隐私权的私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7 曾玉梅;公民社会与网络社会两种理论路径下网络社会交往的结构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8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艳;信息技术与社会转型:以东欧国家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网络社会伦理基本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刘英杰;网络伦理的理性思考[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付利辉;网络社会中的法观念传播及其对法治进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余红升;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法律保护[D];厦门大学;2007年
5 范光泉;网络技术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淑杰;匿名世界的真实干预[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丙辰;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薇;网络社会高校德育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杜长春;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10 唐菲菲;网络社会下的自由与责任[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6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32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