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2 09:12
【摘要】: “网络民主”的诞生,是网络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产物。网络社会的到来,必将影响中国传统的政治面貌,必将改变继往的公权运作模式,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将面临新的挑战、输入新的元素、迎接新的架构。如何科学引导亿万网民社群参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如何积极催进新生的网民社群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这是中国民主政治改革发展即将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这,就是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研究。 我国网络民主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党的民主政治体系建设发展的有益补充,是社会民众积极参与政治发展民主意识的觉醒。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改革发展的方向。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题。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中国网络民主机制是网络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社会的到来,将出现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并存的“二元社会”形态的局面,中国的民主政治体系将增添新的成分——网络民主。网络民主是催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舆论监督的有效渠道。网络舆论监督领域目前主要围绕突发事件或者突出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个体事件,充分体现了我国公民参与意识、民主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的增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民主政治改革发展的方向;二是网络民主是网民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的新的理念、载体、形式和内容,将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新的方向,更多的网民将借助网络民主的渠道表达自己的知情权、参政权、决策权、监督权、表决权、民主权;三是国内学者对“网络民主”的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已有的理论侧重于关注网络作为民主的媒介、形式、影响等。“网络民主”的本质是民主的一种,它是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它是“网络社会”中网民社群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民主模式,“网络民主”的建设和发展与网络文化、网络社会、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民社群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催进。 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整体上把握“网民社群”、“网络社会”和“网络民主政治”之间的辩证联系和互动发展,从全新的视角去认知和推动网民社群参与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更多的是理论观点上的推陈出新、抛砖引玉。对于网路民主政治实践过程中,政府的网络社区建设和管理,网民社群的教育和引导,网络内容的丰富和优化,网络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的本质、动力、原则、内容、形式、影响等,网络技术的设计和维护,网络信息路径的延伸和网络知识的普及,笔者给出了一些可供借鉴参考的理论观点和建构思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寺;;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2 赵庆寺;;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5期

3 吴明红;;走向未来的“网络民主”[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3期

4 陈东冬;;网络民主的伦理困境与秩序重建[J];领导科学;2011年11期

5 刘国建;房亚明;;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网络民主”[J];探求;2009年03期

6 陆俊;;“网络民主”的10个关键词[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3期

7 王柏松;;解读网络政治学[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柴利娜;岳晓;;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邵建;;从网络民主走向社会民主[J];中国信息界;2007年07期

10 熊敏;连喜;;发展网络民主 服务民生建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洋;;网络寻人是网络民主还是网络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麦佶妍;;技术政治学视野中的网络民主问题研究[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饶吉银;;浅谈网络社会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国建;;“网络社会”的特性及其哲学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王晓霞;;网络社会人际关系基本特征解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王毅;;网络社会:人类新的生活领域[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邬烈波;;论网络社会对犯罪的评价[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吕品;;对在网络时代改善党的领导的几点思考[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10 陶莲梅;杨静;;网络上的“教育天地”[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华 刘东鸿;网络社会:英语独霸一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李希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面对以网络社会为中心的国家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北京联合大学 张铃;网络社会·网络生活·网络道德[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4 穆吐;网络社会对日常社会管理提出新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新经济与网络社会[N];国际商报;2000年

6 虞晓骏;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N];光明日报;2001年

7 ;网络社会还需要诚信吗?[N];团结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郑烨;普适网络社会的企业生存[N];网络世界;2005年

9 邹文彪;网络社会逐步向法制回归[N];商务时报;2008年

10 赵江;SNS:创造新网络社会[N];电脑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程宇;虚拟技术与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3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6 杨金丹;网络隐私权的私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7 曾玉梅;公民社会与网络社会两种理论路径下网络社会交往的结构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8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艳;信息技术与社会转型:以东欧国家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网络社会伦理基本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刘英杰;网络伦理的理性思考[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付利辉;网络社会中的法观念传播及其对法治进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余红升;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法律保护[D];厦门大学;2007年

5 范光泉;网络技术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淑杰;匿名世界的真实干预[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丙辰;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薇;网络社会高校德育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杜长春;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10 唐菲菲;网络社会下的自由与责任[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6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326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